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1日 星期

构筑职校生多元成长的舞台


□本报记者 胡梦甜

刚刚过去的寒假,本是学生们走亲访友的休闲时间,然而却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手持相机活跃在浦江县的各种新春活动中。在岩头镇蜈溪村的文化礼堂里,他们用镜头记录了这场充满浓浓年味的乡村春晚;金狮湖畔,他们拍下了龙舟你追我赶的壮阔场面……

他们是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融媒体工作室的成员。像融媒体这样的专业工作室学校还有20余个。“让学生未来的职业之路走得更远。”这是校长李卫平所坚持的育人思想。在李卫平看来,技术与人文融通,素质和技能并重,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真正有心的教育。带着这份憧憬,他将整整一幢废弃的教学楼改造成学生的人文艺术殿堂,通过开发多元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助力。

让“技术控”学会优雅地生活

走进国画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足有5米长的木桌,桌上摆着笔墨纸砚,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在大尺寸宣纸上挥毫泼墨,两侧墙壁挂满了学生的国画作品……每天午休时间,汽修2017级中德2班学生王光志都会来到这里,铺一张宣纸,用毛笔慢慢勾勒出花鸟的模样,运笔时或顿挫有力,或如蜻蜓点水。

“从没想过自己一个工科生还能与国画打上交道。”王光志兴奋地说道,“国画的意境美,国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深深吸引着我。”零基础起步的王光志如今彻底迷上了国画,他还常常去书店买些国画书回来自己钻研。他告诉记者,如果将来有机会,还打算去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把爱好变成专业。

欣赏着工作室里一帧帧精美的国画作品,记者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作品都出自理工科学生之手,学生们虽非科班出身,却尽显专业风采。“相比于艺术生,我们更鼓励理工科学生加入人文艺术类工作室。”李卫平道出了初衷,“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专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企业对现代职业人的内在要求,‘技术控’也要学会优雅地生活。”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开辟了茶艺工作室、古筝工作室、油画工作室、书法工作室等一个个人文艺术类工作室。藤编长桌、仿古木椅、制茶用具,约20平方米的茶艺工作室被布置得古色古香。煮茶品茗,这是学生最享受的惬意时光。古琴工作室里,用古琴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清、和、淡、雅的音乐品质,完成一次生动的古琴体验,一份淡然在心头荡漾弥漫……

这些人文艺术类工作室不仅是相关选修课的固定讲堂,还成了艺术爱好者的活动基地,长时间与技术打交道的学生从此有了一个接触艺术的平台。李卫平惊喜地说道:“从前,来学校参观的客人看到的多是学生精湛的技能,如今他们却能在校园里发现更多的文化印记,学生优雅的举止和谈吐让他们眼前一亮。”

教会学生以一颗工匠的心去做事

在诸多学生工作室中,记者尤其注意到一批非遗工作室,其中包括麦秆帖工作室、刺绣工作室、竹编工作室、剪纸工作室等。“这些都是浦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市场经济的冲突,许多传统技艺处于失传的边缘,培养非遗传承人,在技艺传承中守住文化根基,是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李卫平说道。于是,两年前,学校开始请进非遗大师,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手把手指导学生。

72岁的叶道荣是竹编工作室的教师。他从1963年开始当学徒,如今已经坚守竹编技艺半个世纪。4年前,他花费一个月时间制作的37座竹桥被摆上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国领导人的餐桌上,使得浦江竹编成了世人瞩目的工艺品。然而,让叶道荣苦恼的是,现在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得知学校要建非遗工作室,叶道荣和李卫平一拍即合。依托工作室,叶道荣在将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批“得意门生”。“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终于‘后继有人’了。”叶道荣欣喜地说道。

近10个非遗工作室吸引了120多名学生。学校专门配备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每个非遗工作室安排至少一名非遗大师和一名学校助教。刺绣工作室里,2017级电商专业学生张莹娟在专心致志地绣一片花瓣,一针一线来回穿梭,绣出的花瓣脉络清晰可见,宛若真花。张莹娟告诉记者,自己一有空就会往刺绣工作室跑,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师傅常常告诫我们,刺绣要用心,只有让心沉静下来,才能制作出好的刺绣作品。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整个人变得更沉稳了,专业学习也更用心了。”

“职校生相对比较好动,加入非遗工作室,不但可以跟着师傅学习非遗技艺,而且可以学习师傅的为人处世之道,培养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卫平说。

被兴趣擦亮的人生不可估量

如今,每周二、周四下午成了浦江职技校学生一周中最期盼的时刻。整整3个小时时间,学生们穿梭在各个工作室,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邂逅”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浦江职技校的学生开始相信奇迹。因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学生们发现了自己身上蕴藏的那座金矿。

今年年初,作为新媒体大V,2017级淘宝美工专业学生傅俊辉受邀参加了2019金华微博同城年会。“托他的福,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年会。”摄影工作室负责人戴明光自豪地说道,“现在这帮学生出去都可以独当一面,每次县政府举办活动,都会给浦江职技校发放10张记者证,指定要我校学生承担摄影工作,工作室成员几乎人人都采访过县委书记。”

从小喜欢摄影的傅俊辉加入融媒体工作室后如鱼得水,拍出了许多佳作。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7年参加在浦江举行的国际越野跑拍摄,最后他拍摄出来的成品比电视台直播要快很多。“现在基本能做到拍摄一场活动,两小时出成品,县电视台有时甚至会直接问我们要镜头。”如今的傅俊辉,学习之余,不是在跑活动,就是在跑活动的路上。提及常常要没日没夜地剪辑视频,傅俊辉笑着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累一点不算什么。”

戴明光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一年多,学生们已经拍摄了160多条短视频,每天他们都会往50余家视频网站传送素材,原创内容达100%,视频日均阅读量达500万次。不仅如此,这些学生还帮企业代运营10多个微信号。2018年3月,由学生拍摄的短视频《春回大地》中部分有关仙华山景色的镜头上了《新闻联播》,这让学校的融媒体工作室一下子名声大噪。

依托工作室,努力培植一片个性化教育的沃土,构建一种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这正是李卫平所期待的理想教育……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