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7日 星期

让学生做教育的主人
——一位班主任的教育札记(下)

□郑友民

如果我问学生:是坐在下面听老师讲效果好,还是自己上台讲给别人听更让自己印象深刻?是师长们灌输效果好,还是同学们彼此分享更受欢迎?

凭我20多年摸爬滚打的班主任经历来揣测,我相信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后者。

把成就感还给学生

班会上,把成就感还给学生。

自我担任班主任伊始,班会课一般都是“本人包打天下,学生叫苦连天”的一节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主要是在接受我的训斥和说教:寝室卫生、自修纪律、作业态度、测验成绩……每一项都可以成为我喋喋不休教育学生的理由,我甚至为自己的所谓“口才”而沾沾自喜。

2009年开始,我学会了为学生搭建平台,自己退居幕后。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对每周班会课的期待。这是和小组轮流合作管理班级相配套的举措。每周的班级管理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周末精心准备下周一的班队活动。这个班队活动,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全程由该组包干,前提是每位组员都要上台亮相。

基本流程则是,首先是组长的班情总结,对上一周班级各方面表现进行总结汇报,发现亮点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其次是组内某位成员为大家带来的“好歌赏唱”,要么为大家献上自己所喜欢的歌曲,要么为全班推荐旋律优美的歌曲,要么组织同学一起学唱一首中外好歌。而那些美好的旋律、动听的音符,总会给人以求真向善、催人奋进的力量。第三位出场的组员,上台推荐一本好书或一篇美文。在分享书籍或美文的时候,他还要为大家介绍文章的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他本人的读后感。第四位组员主持的是“一周感动人物”活动。这个环节,无论是撰写还是宣读颁奖词,参与的学生面都十分广泛。活动中不断涌现优秀的颁奖词作品,不乏幽默风趣的片段,带给同学们极大的精神享受。而接下去,是“一周班级掠影”:学生用自带的相机拍下一周以来班级暖心的细节和故事,并呈现出来。

以上都是规定动作,除外,各个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为大家提供特色活动:有些会为大家推荐一些大学或自己所关注的专业;有些则带来才艺表演;有些会把《我是演说家》《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搬到教室来……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有两到三次站在讲台分享的机会。而我发现,从无微不至到“无为而治”,做个站在旁边鼓掌的班主任,既解放了自己,又锻炼了学生,何乐而不为?

把责任感还给学生

犯错了,把责任感还给学生。

让犯错学生写说明书是班主任的一大杀手锏,从小学到高中莫不过如此。殊不知这种方式对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已是家常便饭。有些教师甚至把学生的说明书按序号编排,好像给学生建立了一个“错误”档案,以便日后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加以惩罚。但写说明书到底有多少教育意义,其实值得我们反思。

我班曾有一个男生寝室自从10月份运动会后几乎天天“卧谈会”到深更半夜,次日白天昏昏欲睡,随之而来的是期中考试成绩一落千丈。得知此事,我火冒三丈,深感脸上无光。当时,我很想好好地教训他们一顿。但冷静下来后,我布置给这个寝室每位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以第三者的身份给自己写封信,和自己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原以为要受重罚的他们,没想到我的棒子高高举起之后却轻轻落了下来,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非常管用,达到了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毕竟,惩罚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蒙羞,而是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把点赞权还给学生

做对了,把点赞权还给学生。

“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美。”如今的我,更倾向于用正面引导的方式开展班级建设。像开学初的“点赞他人,温暖你我”活动,每位学生每天都要点赞身边的同学,要求真人真事、真情真诚。而我每天要做的,只是找个时间把这些温暖的鼓励分享给全班,让正能量在班内传播。

到了这个学期,我们的每天点赞改为一周点赞,一直继续着。而我每天欣赏的,则是每一位学生的“每天点赞自己”。我们倡导,不仅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更要用悦纳的态度去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每天批阅学生们对自己的肯定,用这样的方式陪伴、激励他们挑战自己,勇于突破。

学生成长,教师无法代替,但教师可以尽可能为他们搭建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平台,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成为教育的主人。

(作者先后在衢州第二中学、衢州高级中学任班主任20余年)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