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5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

探索“合作学习”教研 助推区域师生共成长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金姝娟

2012年开始,笔者带领市内部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开始了以“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研究。一方面,希望通过分享、碰撞、帮助、成长的“合作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希望合作的理念能一同提升教师的研训能力,最终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师生共同进步。

一、立足“四课”话“三多”,合作精华一传承

教学研究从课堂中来,并落叶归根,为课堂服务。“四课”是对一次完整课堂教学从时间到空间的概称,具体指的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四环”,即备课、授课、观课、评课。传承的关键在于不忘初心,变革还要遵循科学规律。在合作理念下的“四课”教研中,课堂观察新机制的确立与运行当执牛耳。

1.多元角度,关注全面的课堂

新的课堂观察机制的运行,意味着势必要和传统观课中欣赏教师表演、学生陪演说“再见”,意味着观察视野必然走向全面。如此,要观察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是否能认真倾听,自信表达,他们的思想是否有分享与碰撞;要观察学生是否学会对他人的关注、欣赏、包容与鼓励,学会对自己的认同与接纳;要观察某个学生在课堂中的总体学习状态,并对其作出学习状态描述;还要观察教师在课堂引导中是否做到了倾听以及是否具有相应的回应……

2.多样量表,记录真实的课堂

正因为课堂的观察角度不同,笔者设计了学生参与度观察表、抽样生观察表、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表等观察量表。在上课过程中,观课教师就坐在观察对象旁边,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表现,根据量表要求进行记录。课后,观课教师向大家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授课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让自己的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服务。

3.多种价值,成就理想的课堂

基于以上两点做法,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之间会有多次真实有效甚至深刻的沟通。这一过程除了带给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外,还会促成其自省,使其对自我成长的认识更加明晰,对课堂的认识更具广度、深度和高度。如此深入的交流必然带来扎实有效的反思,扎实的反思会为教师提供不断提升的行动力,不断提升的行动力又会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螺旋式成长。

二、一提一组再攻克,合作精华二传承

“合作学习”,是我们在教研中提品质、出成果并惠及众教师的创新。教师们以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合作,感受合作,认同合作,用好合作。笔者以2016年8月的暑期学科培训为例,展示“合作·体验”式的小学语文教研新模式。

1.技能提升——锤炼合作研训的基本功

笔者在课堂“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现,影响合作效果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师生是否具备基本的合作交流技能与技巧。因此,教研中要求任务小组把每一项合作技能的训练技巧和训练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便于听课教师学习和借鉴,比如约定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表达的技能、回应的技能、求助的技能等。任务小组课堂展示的内容也各有不同,有20分钟的短课,内容包括“如何训练学生的约定技能”“如何训练学生的倾听技能”等,也有50分钟的精读和略读课文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各项合作技能得到综合运用。

2.组队备课——形成合作研训的共同体

为了让前来受训的教师充分体验到合作的精髓,笔者安排了“约定、倾听、表达、互动”4项基本技能训练课和《伯牙绝弦》《我的舞台》两堂技能综合运用训练课。同一项技能的课堂展示安排了4位教师执教。这些教师中,有刚毕业几年的新教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他们组成了合作研训的共同体,共同打磨同一节课,再分散到4个地点上课。如此同伴互助,相互碰撞,互惠互助,共同成长。

3.现场展示——体察合作研训的试金石

培训期间,参训人数众多,课堂展示分4个地点同时举行,同一个项目的4位教师分赴4个场地演绎。上课的学生就在参训教师当中随机产生。以教师陈云英的小组为例,小组分到的任务是“如何训练学生的约定技能”,经合作共同体研讨,先形成内容框架,再进行课堂实施。

三、互信互赖并互动,合作精华三传承

合作的首要环节是沟通。但这份沟通还有许多要求,它需要真诚,需要互信、互赖和互动。

1.“我们一起说”——在互信中安心交流

“想说吗?那就说吧!”这次的评课环节以适时短信互动的方式,给参加研训的教师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安全营”。随着课堂每一个环节的展开,随着前方的观察员及时反馈在大屏幕上的观察记录,听课教师也用不记名的方式在踊跃互动,畅谈自己的观课感受、困惑和不解。

2.“我们组认为”——在互赖中找到归属

“学习也需要‘归属’‘认同’,说得明白些就是去强势、树平等、同成长。这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至关重要。”这是一次教研活动后,一位青年教师的活动感言。

“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感到十分忐忑与迷茫。当得知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备课时,我的心里仿佛注入了一股力量。我不是一个人,我是在一个团队里。”这位青年教师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精髓之一——互赖,归属。

3.“我们明白了”——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如今,每次观摩完研究课,教师们都会自觉地三五人组成一组,结合研究的主题,先小组内交流个人的观课体会,再相互补充、建议、质疑、完善;等到主持人宣布进行观课反馈时,会有组员代表小组发表他们的观点,然后又有其他的临时小组组员对前面的发言进行肯定、补充、追问。就这样,专业的学术探讨自然而然地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注意点都在对问题的讨论上,每一个人都在互动之中成长:骨干教师感受到了年轻教师的活力与激情,年轻教师汲取了骨干教师的经验与理念。教师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合作带给个体的灵感和安全感。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