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

做中国综合课程改革的拓荒者
——写在浙江综合课程改革30年之际

□杨向东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全省统一实施综合科学和综合人文课程改革的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浙江就尝试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以自然科学综合课程取代分科教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以初中综合人文学科社会取代分科的历史和地理课程。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浙江省综合科学和人文课程逐步与国家课程改革接轨,普遍采用了全国统一的科学、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国家教材。时光荏苒,浙江省综合课程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作为我国综合课程改革的先驱者,浙江的实践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浙江省综合课程改革顺应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

从国际范围来看,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以科学为例,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后期,综合科学课程得到迅速发展,初中阶段综合科学课程尤为突出。据联合国有关资料统计,1984年调查的17个亚太国家中,除了中国和老挝之外,其他15个国家均开设了综合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反映了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向的趋势。科学课程指向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而非单纯地获取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科学学科知识。综合的科学课程能够更好地体现整体的科学观,关注儿童的日常经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和运用科学,用科学知识、态度和方法与自己周边的世界互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检验和论证对所处环境的解释和理解。科学课程从早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逐渐扩展到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内的STEM课程,在课程性质上更加强调育人价值与科学本质的结合。在美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非常重视历史和地理的综合,强调在时间与空间的共同作用之下来理解社会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在1987年颁布了《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历史—社会科学框架》,采纳了以史地综合为基础的社会科课程理念。1998年,加州进一步对社会科进行改革,强调以历史为主线安排社会科课程,形成了“历史—社会科课程”。在幼儿园到四年级,社会科是一种完全的综合课程,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要素融为一体。在五至十二年级则以历史为核心,重视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之间的渗透和综合。之后,佛罗里达等几个州也采用史地综合的方式设置社会科课程,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社会科学领域问题的能力。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综合课程研究成为我国课程研究的热点。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同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规定,在我国中小学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在中小学设置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综合性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课程将原有学科统整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结,并从制度上为中小学课程综合提供了空间和保障。浙江省综合科学和人文课程为此提出了实践经验。

综合课程的兴起和发展植根于对基础教育性质和功能的理解。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时期,对学科、儿童和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深刻影响了课程整合的类型。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以学科或文化知识作为课程整合的出发点,试图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个新的体系。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以儿童既有经验、需要或兴趣为核心,旨在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和经验的改造。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则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主题或问题进行课程整合,以促进学生适应或改进当前生活或未来社会。在课程形态上,表现为从传统的分科课程到多学科课程,即从两种或多种学科角度审视或探讨同一主题,再到综合课程,即经由统整的现实问题或任务情境实现不同学科在内容或方法上的整合,也存在不同的整合程度。例如当下流行的STEM课程,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机械组合,而是在现实任务或情境下融合各学科知识和过程的探究过程。这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分科教学方式,重新审视或反思综合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学会设计贴近学生当下经验而又蕴含相关学科内容的现实问题或项目,能够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

站在这个角度审视,浙江的科学和人文综合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专业发展、课堂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以及针对综合课程的资源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探索和实践。虽然有研究表明在课程整合程度和教师认识上仍有提升的空间,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这种探索都对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课程,揭示综合课程实施的规律和形成相关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刚刚颁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时机,浙江省30年一以贯之的综合课程开发模式和改革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成功经验,更是具有借鉴价值,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暨核心素养测评组副组长)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