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

要读懂白皮书背后的责任


□刘效仁

《2018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日前在北京发布。这项对11126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3415名留守儿童中约40%的儿童一年与父母见面的次数不超过2次,约20%的儿童一年与父母联系的次数不超过4次。离父缺母和离母缺父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最疏远,最缺乏自信心,情绪状态最为低落,是需要得到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

从2015年至今,这样的白皮书已是第四次发布。虽然留守儿童的数量已大大降低,但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造成的心理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各个年级,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精神依赖、行为依附得分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以至于他们的逆反期提前至小学五年级。值得警醒的是,被孩子怨恨的不是父母外出,而是他们的忽视。

在笔者看来,这种忽视不仅会导致孩子心理安全缺失和自信心降低,以至于情绪低落、沉默少言,容易被欺凌或欺凌他人。特别是一些女孩发育早,较敏感,不轻易表露,因此留守带来的心灵创痛无论深度还是持续程度都会更加明显。

越是如此,越会成为家庭乃至社会不能承受之重,越是需要全社会的关切。

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首先,父母必须肩起法定的养育责任。亲情的陪伴是没有别的可以代替或补偿的。专家呼吁,如果实在要去外地打工,请把妈妈留给孩子。尽管这可能影响一时的经济收入,但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养育相比,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

其次,要激活社会各界的正能量,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学校应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并进行适当干预;企业或慈善组织可向留守儿童家庭或所在学校提供金钱和物质援助;志愿者可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父母”,予以情感抚慰;在留守儿童聚集的村镇,集中提供文体艺术帮扶活动。遗憾的是,目前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仍然非常薄弱,而留守儿童所在学校也普遍缺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专业师资和课程资源。

最后,政府部门要有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政治担当。尤其是民政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更要为留守儿童提供保护和救助措施,特别是要重点留意和重点帮扶“高危留守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