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9月21日 星期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策略


□杭州市丁兰幼儿园 夏叶丽

自然角是在班级内设置的供幼儿观察自然、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学习场所,可以具体划分为观察区、种植区、饲养区、实验区,也称为“生命科学区”。自然角的创设在幼儿园的教育及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本体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那么如何有效发挥自然角的价值呢?本文将从自然角的目标设立、内容投放、空间规划、观察记录等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究。

一、明确自然角科学核心经验

幼儿园自然角的设计不应以悦目为主,更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和探究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幼儿园自然角科学核心经验,根据核心经验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幼儿园自然角。沃思与格劳曼(Worth&Crollman)指出幼儿生命科学的学习目标是:生物的物理特征;生物的基本需要、简单行为、生命周期;生物的变化与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如,幼儿能够探究种子和植物的具体信息包括:种子的外表不同(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种子会长成花朵、灌木、树、果子和其他食物;有些植物由种子长成、有些由根茎长成。

二、合理选择自然角内容

1.材料投放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自然角种、养的生物必须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幼儿参与到自然角的活动当中。如,开学初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可以在自然角摆满小朋友们喜欢的小金鱼、小乌龟、小兔子等动物。幼儿在来园离园、饭后等时间都会去看一看、摸一摸小动物。他们把小动物当成了和自己一样有想法、会说话的朋友,从而在与小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淡化分离焦虑,产生关注自然角的兴趣。

2.材料投放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

自然角内容的投放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既要符合幼儿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要有利于扩充幼儿的视野和经验。

小班幼儿以形象观察为主,因此,小班自然角内的物品种类不宜过多,一般以直观亮丽的植物和可爱易于饲养的小动物为主。同时,还可以选择生长速度快,易于观察的植物。中班幼儿已经能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变化及其规律。因此,中班自然角品类应相对丰富,还可以提供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养殖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并且教师应该为中班幼儿的观察记录提供辅助工具。大班幼儿具有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因此大班的自然角应更丰富且更具探究性,可以观察一些周期较长的动植物,如蚕宝宝变蝴蝶的过程。又如,结合季节特征饲养蝌蚪等动物,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动物的生长变化。

3.材料投放应坚持“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作为教育场,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教育的烙印,自然角作为有准备的环境,应该与幼儿园活动的主题交相辉映。具体操作路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第一,根据班级活动主题,布置和创设自然角。如,幼儿园开展的“鸡妈妈和它的蛋宝宝们”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在动物角提前投放小鸡、鸡蛋、鸡窝、母鸡等,帮助幼儿获得关于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真实经验,促进其认知的发展。第二,根据自然角的变化,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如根据蚕宝宝的成长变化开展主题综合活动,对幼儿的零散经验进行系统科学的提升。

三、有效规划自然角空间布置

1.分类摆放,突出观察重点

对自然角进行分类摆放,能够有效突出观察的重点:(1)将不同种类的生物进行分类摆放,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不同种类动植物的本质区别。(2)将同一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引导幼儿观察同一种类不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3)将某一生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分类有序的摆放,引导幼儿深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条件。

2.对比组合,引起观察兴趣

自然角中的各种动植物,要根据其特点合理地加以组合,才能有效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可以根据植物的叶子、茎、花、根的不同,加以组合,让幼儿发现和感受植物物种的丰富多样,发现植物之间的差别,鼓励幼儿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根、茎、花和果实进行认知和探究。如:把青菜和红菜薹种在一起,让幼儿发现它们的种子和叶子的不同。

3.三维立体呈现,提升观察能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幼儿最大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三维立体设计理念,多元结合地面、墙面、空中、错层等空间,将不同的自然物进行多维呈现。例如,悬挂式种子摆放,将种子装在瓶子或袋子中从上往下悬挂,在拍拍打打和奇妙的声音中感受种子的差异。通过不同层次的交叉组合,幼儿处于一种抬头可见低头可观的环境中,这种三维空间的合理使用能够提供大量丰富的感官刺激,引导幼儿多维观察。

四、注重自然角的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进而提升探究能力。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观察具有随意性且持续时间较短,以及绘画记录能力处于涂鸦阶段。因此,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照片、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幼儿描述教师辅助记录的方式进行。

中班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观察开始向有意注意发展,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有了一定的提高,已经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但是观察能力、动作技能和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因此,中班幼儿的观察记录应该具有描述性和历程性,能够反映生物的变化过程,还应该辅助一些易于理解的符号协助记录具体的观察过程。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并且绘画记录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大班可以请幼儿将测量、比较结合到观察记录中,运用图标、文字、数量等方式进行独立记录。这样不但使大班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还使他们的记录更加客观和准确。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