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小学 章飞飞
当前,在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养成教育反而被弱化。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养将直接影响人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养成教育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一、采本识真,为有源头活水来
1.懂规矩——设立行为规范强化周
学校把开学第一周确定为行为规范强化周。计划用一周时间集中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强化训练。把第一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作为“强化集中训练”时间。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各班评出一名“文明之星”,学校予以宣传、表彰。
2.知规范——落实《在校学生一日常规》
为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在校学生一日常规(试行)》,要求全校学生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其中对“文明坐立行”做了明确规定。
3.学守则——诵读“四带”“五无”“六有”和“十三个不准”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抓好“四带”“五无”“六有”和“十三个不准”教育活动。“四带”包括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顺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包括地上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椅无刻痕、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六有”包括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对人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做事有恒心、学习有进步;“十三个不准”包括不追逐、奔跑,不拥挤爬高,不爬、滑楼梯扶栏,不扶肩、牵手走楼梯,不触摸电器,不舞弄杆棒,不投掷硬物,不玩弹弓、利器,不逃课,不吃零食,不任意出校门,不带病活动,不违反体育课、活动课中教师指令。
4.成合力——家校携手,播撒一路阳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基于此,开学初,学校专门下发了有关培养学生“文明坐立行”的倡议书《培养好习惯从坐立行开始——写给我的家长们》。
二、多管齐下,咬定青山不放松
1.活动与比赛共进,夯实习惯养成教育基础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高起点起步、快车道运行,学校组织了队形队列训练,通过训练、引导、强化等方式,结合学校的文明卡传递活动,使活动与比赛并进,以此夯实学生习惯养成基础。
(1)树新风——队形队列训练活动
在“树新风、展新貌”队形队列训练活动中,学校把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和下午各班活动课的时间作为集中训练时间,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队列、礼仪、行走等行为规范训练。每天中午,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学生学得高兴,练得愉快,记得牢固,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2)展新貌——队形队列比赛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兴趣,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学校以赛促训,组织了队列队形比赛。比赛不仅使学生的感悟升华,也推进了班级管理,优化了学校管理,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新风尚——集“文明卡”活动
学校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做规范使者,与文明牵手”集文明卡活动。学生每做到一条规范,便可记录在亲手制作的文明卡上,签上班级和姓名,然后,持卡同学可在全校范围内寻找、发现与自己有相同文明行为的小伙伴,并把文明卡传递给他。一张张小小的文明卡,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文明行为,更是一种自律意识。
2.监督和引导并行,着力稳固规范基石
为了创设浓郁的规范氛围,学校建立了行政值日、值日教师、执勤学生、每月班主任例会制度,采用监督与引导并行的方式,促成学生“文明坐立行”行为习惯的养成。
(1)行政值日制度。学校在全体领导干部中建立了行政值日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加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过程性管理。
(2)值日教师制度。在各楼层设值日教师,安排专人在工作时间对学生楼内秩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和违纪行为。
(3)执勤学生制度。学校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了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执勤中队,通过培训、固定岗位、固定人员、明确职责、挂牌上岗、轮流执勤,对课间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全天候的检查督导,检查结果当天通报。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校面貌和学生精神风貌的改变。
(4)每月班主任例会。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把近一个月来,行政值日、楼层值日和执勤学生发现有关于学生的“坐立行”习惯的问题及时汇报给班主任,并由班主任反馈到各个班级。
3.月评与学期评结合,通过评价促进习惯养成
为检验学生“文明坐立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学校采用两大内容、两个层面、两个时段的评价,渗透星级达标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两大内容:校内、校外两方面表现列入评价内容。从明确目标、激励提高、规范管理、便于操作的角度出发,经过集思广益,设计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三十个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表,主要从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生活类、二是学习类、三是行为类,使学生行有目标,评有标准。
(2)两个层面: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星级学生的评价。举行“我是文明小标兵”竞选,开展争当星级文明学生活动。利用评价表记录学生成长情况,以便学期末总结表彰。
(3)两个时段:月评与学期评两个时段对学生行为习惯和班级风貌进行评价。依据小学生三十个好习惯评价表,每月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按五星级达标生→班级文明之星→学校文明之星三个梯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表彰,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在学期结束之前,学校评审组通过对四项竞赛、平时表现等内容的考核,评出优秀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