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9月21日 星期

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康九星

戏剧是由音乐、文学、表演、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戏剧并没有获得和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相同的待遇,很多时候教师只是照搬教参简单地讲解,没有深入研究剧本进行属于自己的创造性解读。

一、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

由于戏剧作品篇幅较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讲授透彻,戏剧教学活动局限于表层,忽略了戏剧文学自身的特点与价值,使得学生缺乏深刻体会与亲自感知的机会。

戏剧教学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生基础薄弱。由于时代差异,加上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不高,对戏剧台词有理解上的障碍,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2.教学方法老套。部分语文教师机械地给学生传授背景、剧情、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人物语言等内容,破坏了戏剧文本的完整性,或者完全依赖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观看由戏剧改编的电影,忽视了学生对戏剧本身的审美体验。

3.评价方式单一。评价通过一纸试卷来完成,内容片面,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戏剧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

二、学生对戏剧需求的调研和成因分析

我们用问卷星软件设计了一次问卷调查,共14题,收到了212份学生问卷,经筛选得出200份有效数据。从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对戏剧知之甚少,兴趣寡淡,平时不大关注戏剧文学作品;在文体上,喜欢小说的要远远多于喜欢戏剧的;在戏剧学习上,学生侧重于对剧情的了解;在教学形式上,学生渴望上戏剧排演课,以及戏剧欣赏和评论课。最后一条充分说明,学生还是想了解戏剧知识、培养戏剧素养的。

不难发现,学生对戏剧的态度跟当下社会的信息化有很大关系。导致学生对戏剧兴趣不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中职学生的学习与阅读自觉性不高,再加上网络视频、影视剧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易接受性,遮蔽了平时生活中与戏剧接触的机会。

其二,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戏剧篇目背景在时间上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距较远,而外国剧本又有强烈的地域反差,学生在理解上遇到困难时,会选择逃避。

三、中职语文戏剧教学的探索实践与改进措施

1.情境创设,增强学生戏剧体验感

在学习《青鸟》这部戏剧时,我让学生们以cosplay造型扮演蒂蒂尔、米蒂尔以及仙女贝丽吕娜等角色来朗读台词,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平时很棘手的开口难问题有了突破口。

在《雷雨》课堂教学中,通过“找道具—析道具—演道具”三步,学生们从家里找来了雨伞、支票、雪茄烟、老照片等道具,通过片段表演,进一步理解了道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作用。

又如,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谢红旺教授的《雷雨》,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表情图,用一声“哦”,探寻了人物内心秘密。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朱丹的做法是,分角色品读关键对话,根据课文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爱情。这两位教师的教学隐含的逻辑是:提出自己的观点,读课文找证据。这既迁移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又彰显了剧本的案头特色,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

2.戏剧表演,探讨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在《哈姆莱特》教学中,笔者以“口不对心”的游戏开场,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矛盾”。游戏在于预热,“口不对心”的话题刚好跟戏剧中经典的对白——奥菲利亚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对她真心的情节有关,让学生迅速抓住戏剧中的矛盾,又能够体验人物情感变化。

让学生听听音乐、读读歌词,借助歌词赏析剧本台词,把握人物形象。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复杂剧情,不再有畏难的情绪;二是通过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揣摩戏剧语言,拉近与经典的距离。

指导课堂戏剧表演是有很多方法技巧可循的,教师不仅要分析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更要对学生的语言动作、服装搭配、舞台效果等进行全面指导。

3.戏剧竞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教师分析、学生扮演”的模式,多实践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摸索戏剧人物辩论赛、模仿秀等教学样式,开展“戏剧表演之星”评比。

4.戏剧改编,微电影自拍,发挥学生的预设和创造能力

从浙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实验教材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课文,开展戏剧改编活动。典型戏剧有《雷雨》《哈姆莱特》《西厢记》《骑马下海的人》等,经过两年的实践与创新,这里有三个戏剧改编教法研究可供大家探讨:

第一,把戏剧看成立足于写作的语文学习活动。1.写戏剧评论,写读后感,使读写有效结合;2.将剧本改编成小说;3.将有情节的短篇小说改成剧本;4.尝试续写,在参与中完成与作家、文本的深度对话。

第二,把戏剧看成立足于朗读的语文学习活动。1.开展剧本配音活动;2.品鉴不同版本的话剧中对同一个人物的处理。

第三,把戏剧看成立足于专题阅读的语文学习活动。1.外国剧作可以采用不同译本的对比阅读;2.搜集材料开展专题阅读等;3.开设戏剧欣赏课。

学生们对影视改编兴趣很大,可以适当开展同一个篇目的文学剧本和影视改编的比较阅读,增加学生对剧本的兴趣和影视评论的能力。

5.自编自演戏剧,架起戏剧与生活的桥梁

由于学生们热爱动漫,我让他们课后改编了《歌剧魅影》这部歌剧,选用了费翔的演唱版本。几名说话比较弱的学生在结局中加进了强盗、神父等角色,虽然只有一两句台词,但他们却表演得很生动。学生们热情高涨地演绎着自己改编的故事,结尾有唯美的悲剧,也有皆大欢喜的喜剧。改编富有时代气息,学生们的表演很放松、很沉醉,他们还集体哼唱伴奏。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心理上的收获大于知识上的收获。

6.改变评价方式,增强学生戏剧习得感和获得感

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关注个体差异,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评价戏剧教学课堂,可引入量表来考核,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重心的转移、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及评价功能的转化五方面进行探索。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