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9月21日 星期

浅谈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技巧运用
——以《学会协调》为例

□金华市江滨小学 丁 蕾

团体心理辅导课是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课堂形式。团辅课的特点是:注重体验、助人自助、助人自悟。团辅课有很多技巧,如共情、自我暴露、破冰、全方位无条件积极关注、非语言行为、倾听的技巧、同理心等。

一、情绪在先 道理在后

团辅课重感受,不重认知(但不是“不要”)。辅导不是说教,不是安慰,不是训导,也不是逻辑分析。辅导是心灵的碰撞,是人际的交流和情感的体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就要用到心理学的一个技巧——共情。

共情技巧体现在语言上。如教师说“我也有相同的感受”“我想你已经尽力了”“哦,你觉得……是吗”这些语言,有两个作用,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接受了他的想法,其次是感受到教师体察到了他的情绪。在教师这些语言的引导下,学生慢慢感受到了课堂安全的心理氛围。共情技巧还体现在教师的肢体动作上。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表达,交流时目光应正视学生的双眼。当学生有突破的时候,来个拥抱;当学生沉默、不自信的时候,用手搭着学生的肩膀,进一步了解其想法。这些动作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应专注地听学生倾诉,真诚地感受学生情绪,使学生如沐春风,慢慢敞开心扉,这样才能为后续有效的心理辅导打好基础。

二、助人自助 助人自悟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自己感悟对与错;不是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而,要让学生发现自己,课堂上的活动设计是关键。

活动一:一份神秘的礼物。

暖场活动结束后,教师拿出了一份见面礼。这份礼物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说:“想看的同学可以上来看一看。”全班学生瞬间聚集到了讲台边上,你推我挤,场面混乱,自然有很多学生没有看到。当学生回到座位上时,教师请大家谈谈在这种无序状态下观看的感受。当时的鲜活场景历历在目,学生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指责其他学生推他,有的说自己根本没看到,有的说没有秩序的方式不好……教师顺势提问:“这样的情况下最需要什么?”

这个活动设计有两个好处。其一,礼物是学生最喜欢的。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忘我地参与活动,从而真实地展现了自己。只有基于真实,辅导才是有效的。其二,团辅课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往往要隐藏起来,明显的目的会让学生有防备心理,从而影响辅导的效果。

活动二:为自己的勇气打分。

当学生说到应该有人来协调时,教师顺势问:“你会站出来协调吗?”“站出来,还是不站出来,请说出恰如其分的理由。”“如果对你自己现在想站出来的程度打分,你会打几分?”……

这个活动教师巧妙运用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辅导》中的评分,运用量化的方法,促使学生去内省,发现分析自己领导的勇气,同时也让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并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

活动三:混乱的早读。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还原了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晨读时分,早到的学生有的端起课本在聊天,有的在课桌下踢毽子……小雪背着书包站在门口犹豫了半天,“我去管,同学们也未必会听”。但她又想,“我得上去,至少努力做过了”。于是,她走上讲台。她会大声纠正同学的错误,还是温和地与同学交流?

点评: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教育应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让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这个活动做到了。场景再现后,教师又展开了一个类似生活AB剧的活动。AB两种做法,让学生自己来讨论、甄别。

活动是团辅课的珍珠,有了一颗颗的珍珠,教师还应该将它们贯穿起来,课堂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看礼物感受需要协调,测分数敢于协调,看视频讨论怎样更好协调。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一气呵成。每一个活动都充满吸引力,令学生沉醉之后受到启发。

三、解除防卫 释放真情

每一次的公开课,笔者都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们不敢说真心话,有的不停揣测教师想听什么话,为了得到表扬而回答;有的依照某些道德规范说些套话、口号,说一套,信奉的又是另一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课堂上没有安全的心理氛围。而良好的团辅课氛围要求信任、安全、真诚、坦率、合作、互动、活跃、有序。

这堂团辅课,教师特别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首先设计贴近学生的暖场活动。在学生进教室之前,播放他们最喜欢的歌曲。如今,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改变教室里原有的座位形式,以教师为圆心,学生围坐成圆弧形。如此,教师可快速到达每一位学生身边,便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良好氛围的营造不仅仅靠教师,也靠所有学生。因此,笔者拟了一份团队契约:本真表达、专注倾听、积极参与、强有力支持。

通过努力,课堂上,学生们真诚、坦率地交流,信任、安全地合作,活跃、有序地互动。课堂如同春暖花开的春天——共情似春风吹开心扉,活动如春光令人沉醉,氛围若暖阳悄悄入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