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江玲玲
今年教师节,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师毛峻芳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远在万里之外的学生通过视频给她带来了节日的祝福。“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说起这群孩子,毛峻芳眼中满是思念。
2017年2月,毛峻芳作为浙江省第九批第一期援疆教师中的一员,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来到大漠戈壁的西北边陲小县——乌什县,在新疆乌什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教生涯。初到乌什,尽管已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但现实还是让她有点措手不及:难以适应的低温、干燥的气候……没想,这个瘦弱的小身板硬是克服了重重阻力,用“洪荒之力”打起精神,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去。
毛老师的教育智慧
“我永远记得第一天到乌什职校上班时的情景,学校老师夹道欢迎,那一张张热情充满期待的脸,让我觉得任重道远。”毛峻芳说。
正式投入工作后,毛峻芳才发现,她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面对凌乱的汽修实训场地,毛峻芳撸起袖子,按4S店标准重新规划、布置。从铺地漆到画线分区域,再到墙面文化建设,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为乌什职校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汽修实训室。遇到问题,毛峻芳就会联系衢州的同事探讨交流。电话解决不了,她不远万里从回衢州请来专业人士帮忙。
硬件问题解决后,更让人头疼的问题又出现了:正式上课后,毛峻芳才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不会说普通话。学生说的维吾尔族语,她更是一句也听不懂。语言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她想出一个好主意:培养“翻译官”。
“班级里会说汉语的也就五六个学生, 我就让这几个学生做其他同学的小老师。”毛峻芳说。于是,在给全班同学上课之前,毛峻芳都会先给几个小小“翻译官”上小课。“这样上课,虽然工作量要比课程安排的多出一倍,但看到这些心灵手巧的民族孩子有如此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教学方式,喜欢我带来的新元素,工作量大一点又有何妨?”毛峻芳说。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更激励着毛峻芳前行。在毛峻芳的潜心辅导下,她指导的两名学生在今年4月举行的自治区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毛峻芳还积极组织学校活动,从前期方案制订、人员安排、工作协调,到中期督查指导,再到最后评比细则,事无巨细,手把手教民族教师。她先后组织了学生军训、“感恩祖国·传唱红歌”比赛、“爱国语学国语用国语”书法大赛、首届“教室、寝室文化建设比赛”、首届“寝室内务评比大赛”等活动,在校园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生生情和师生情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升华。
毛妈妈的“真情”流露
“来援疆,最舍不得的是才上一年级的女儿。”毛峻芳坦言,“我来新疆,对我们母女俩都是极大的考验。我想女儿,就把自己的一腔母爱转移到这里需要关心、照顾的学生身上。”她的学生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毛妈妈”。
记得军训期间,有位民族织绣班的女孩突然晕倒了,学生们束手无策,连教官也惊慌失措了。毛峻芳看见了,初步判断这是癫痫的症状,跟大伙合力将女孩抬到平整的地方,然后联系援疆医生、通知家长,让医院派急救车来接……毛峻芳当时一脸着急、担忧的表情,不认识的人都以为她是女孩的妈妈。
每天,毛峻芳都要花两个小时时间,检查宿舍内务,保证学生有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憩环境。她会每时每刻提醒学生讲卫生、懂礼貌、知感恩,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
毛峻芳的“第二故乡”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结束后,毛峻芳有太多的不舍。“每逢重大节日,乌什的同事都会盛情邀请我去做客。都说家宴是对客人最高规格的招待,当我和主人盘腿坐在柔软的棉毯上轻松地话着家常、享受着美食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毛峻芳说。
去年9月,毛峻芳被乌什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疆教师”荣誉称号。乌什职校校长郑勤说道:“毛峻芳老师的到来就像是为学校注入了一池活水,学生管理、汽修专业建设都有了历史性的转变,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做。”离别之际,郑勤拉着毛峻芳的手说:“毛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走,真心希望你能再留一两年,帮我们把学校建设得更好……”
“初至乌什,援疆只是工作,满眼陌生,如今离别之后,已成为牵挂和眷恋。它已成为我难舍难离、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毛峻芳感慨道。在毛峻芳的日记里写着这样一段话:“岁月需要我们静静守候,孩子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援疆的教师们在这里就像胡杨守护大漠,像天山雪水滋润戈壁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