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坚飞
2018年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17岁的中职生徐翌嘉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银牌。
徐翌嘉是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此次代表绍兴市参加省运会空手道项目比赛。空手道原本只是她的一项兴趣爱好,却“玩”出了一块省运会银牌。手捧奖牌的徐翌嘉难掩脸上的激动之情。“去年,学校开出了空手道选修课,由于自己喜欢运动,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了这门课程,不想竟学出了味道。”徐翌嘉兴奋地说道,“空手道是新增的奥运项目,也是浙江省全运会的新增项目,但在中国还未全面普及,在学校里我们是早先了解它的人,我觉得很有自豪感。”
上了一年选修课,徐翌嘉已经成了这个新兴项目的获奖专业户:浙江省空手道锦标赛女子个人组手+68kg第二名;杭州市空手道邀请赛女子个人组手第一名;全国U18空手道大赛女子个人组手+59kg第三名……
无独有偶,在此次省运会上还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诸暨市职教中心自行车队。这支自行车队曾在全国青少年自行车U系列赛暨公路自行车青少年冠军赛、第三届四省自行车爬坡邀请赛等赛事中频频获奖。该校自行车队教练宣钢辉说:“竞技体育的精神就是竞技,我希望我的队员们有一股闯劲,有一股蛮劲,这样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事实上,学精一门技术,拥有一项特长,正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副校长刘柏炎说道,“学校开设各类选修课,不是摆花架子,而是要让学生学出个样子。”
学校的选择性课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3年至今,学校开出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除了专业延伸课程外,还引进舞龙、竹编、泥塑、棕编等非遗类课程,茶艺、西点、盆景制作等生活类课程,空手道、户外自行车等竞技类课程;第二阶段,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学校将选修课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实行弹性学分制;第三阶段,打造选修课品牌。
如今,课改的红利开始一点点释放……
学校请进非遗大师手把手带教,非遗不再是学生排斥的“土得掉渣”的手艺,也不再是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阳春白雪”,传统技艺和青春学子在课堂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学生傅丹选修了竹编课程后,和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非遗传承人的入册弟子。在一次展览中,她用细薄竹篾编制的二维码引得参展者啧啧称奇。目前,学校的6门非遗课程都已形成各自成熟的课程体系,预算98万元的非遗发展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今年暑假,桥牌选修课的学生组队参加浙江省首届智力运动会,这些零基础起步、只有一学期训练史的学生不畏强手,跟大学生同台竞技,获得团体第五的好成绩。
“事实证明,培养优质学生的途径是多元的,在学生心田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开出怎样的花,学校要做的就是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刘柏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