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5日 星期

探索高校基层党建新路径
——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侧记

□本报记者 汪 恒

加强党对二级学院(系)的领导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两年前,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曾指出,要“选择若干个规模大、党建基础好的二级学院(系)开展党委(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试点”。同年,省委教育工委在全国率先开展该项目的试点。浙江工商大学、嘉兴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成为首批进行试点的院校。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多以来,参与试点的学校增加到14所。各高校在试点过程中究竟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又收获了哪些有益的经验?近日,记者对最早开展试点的3所高校进行了走访。

做好制度设计,实施之前“定调子”

2016年9月,在新岗位上任职仅两个月的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洪坚接到学校下达的“任务”——在学院推行试点。学院党政班子围绕试点推行之后“谁来决策”“如何决策”“如何运行”这3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学院在出台党委工作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的同时,也对全院已有的30多项规章制度作了一次修订。

“我们首先明确了党委在学院的领导核心地位,对党委书记和院长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晰界定。同时在前期将试点的精神准确告知给每位教职工,比如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非是党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强调党组织的集体决策等。”洪坚说。

为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也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学校对8所省内外兄弟院校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调研,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利弊,结合自身情况最终确定由系党总支委员会作为系的最终决策机构。党委专门成立试点工作小组,并在实施之前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主要是明确试点的主要目的,以及试点的三项基本原则等。”校党委副书记周增逵说。

健全决策机制,确保过程科学民主

“决策的时候可以听到更多意见,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技术系主任金文兵看来,这是试点实施之后带来的最大变化。党总支委员会的参会人数更多,同时因为确立了重大事项事先沟通的原则,既确保了决策经过周全考虑,又不至于影响效率。

“试点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原来单压在系主任身上的一些事务,现在有集体决策,作出的决定更有信服力。同时也给系主任减轻了一些负担,可以让我更好地把精力放到自己擅长的专业建设、教学科研上来。”金文兵补充。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曾经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考验。经由此次试点,各二级学院(系)有了更多收获。“不能为了党建而党建,要关注学院的中心工作。”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技术系党总支书记钱永林表示。他所在的系里约一半的教师为党员。在系里的会议上,钱永林往往会在系主任金文兵“布置任务”的同时,从党组织的角度特别对党员教师“提要求”。在嘉兴学院文法学院,党委在包括人才引进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政不分家”是试点工作要避免出现的另一个倾向。嘉兴学院文法学院作出规定:院党委统揽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但并不包揽所有决定的落实工作。其中属于党委范畴的由院党委书记负责推进;属于行政范畴的则由院长负责落实。“相互补位不越位”“党委统揽不包揽”等成为原则固定下来。同时,当遇到重大或突发应急事件时,党政集体又会同心协力,共同面对,做到同频共振。

围绕中心工作,党建成“新引擎”

试点实施一年多,都给试点院(系)带来了哪些变化?据嘉兴学院组织部部长钱方明观察,试点让学院的发展合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以文法学院为例,他们的党建工作考核由2016年的全校第7名跃居到2017年的第1名。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总策划人,师生们自编自演的红色话剧《初心》更是广受好评。

成绩的背后,是试点学院党建工作的扎实下沉。文法学院以试点改革为契机,一年多来着力强化了党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例如,学院对每位党政领导提出了包括联系一个班级、一个寝室等在内的“六联系”要求,以密切服务师生;提出固定党员日期间要开展理论学习、专题讨论和梳理问题在内的3项“规定动作”,还要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创新活动;强化党支部书记的作用,给予他们工作量上的补助,把该岗位上的人员选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结合起来。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技术系在试点期间全面推开了党员教师挂牌上课的制度,鼓励党员教师亮身份、发挥带头作用,该措施也成为系里推行全员育人的重要举措。浙商大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郝云宏认为,试点的开展让学院党政班子的凝聚力更强了,在资源、人员等的调度上更加顺畅。

今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全面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前不久,试点工作推进会专门召开。会议提出,接下来我省试点高校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行动,大踏步推进试点工作,为全省高校乃至全国高校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