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0日 星期

破解乡村教育“渐冻症”


□本报记者 言 宏

这几天小芹(化名)很忙,她即将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乡村,搬到城里,成为一名陪读妈妈。离开家乡她很是不舍,但想到儿子在城里会受到比村小更好的教育,她的内心就平静了不少。城区的优质教育给她们一家带来了希望。

目前,像小芹一样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离开乡村的人口不在少数。在我省的许多地方,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持续向城市集中,增幅逐年上升。城区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农村学校生源外流严重。

“几乎所有农村小规模小学的规模都在萎缩,像人患上了渐冻症一样,如果没有有效的挽救措施,学校有可能一步步走向消亡。”学校建筑学家吴奋奋对记者说。生源为什么外流?小部分是因为家庭整体外迁,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家长“异地择校”。

振兴乡村,要从振兴乡村教育开始。办好乡村学校才是增添乡村活力与希望的有效途径。近日,记者多方采访调查发现,乡村学校办学不如人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校顶层设计、办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配备、教师待遇、生源流失、信息技术应用、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引进、办学特色等方面。

病症找到了,“药方”怎么开?

药方一:做好顶层设计,农村学校形成自己的特点,办出农村味道

“源于城市学校的管理取向,导致农村学校避长露短。”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中心学校校长余鹂认为,城市成为现代化的先导与主体,农村一直被动地跟随其后。到今天,乡村教育虽然被关注和扶持,农村的面貌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这种改观多是采用把乡村变成城市化或近城市化的模式,用城市学校的办学要求、评价标准与管理取向来引导与评判农村学校,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依然集中在城市阶层,对乡村教育的特点考虑不足。“像城区学校”“看不出是农村孩子”似乎已成为对“农村学校”的佳评。城市化办学模式与管理取向还体现在校园文化、课程体系、校园管理、教学组织、评价方式等方面,乡村教育本应突出体现的勤劳、朴实、实践、乡土、因地制宜等特点没有被关注和发扬。相反,农村学校透出的却是浓浓的城市味儿。顶层设计者必须改变观念,让农村学校有自己的价值,成为另一种类型的学校。

“要办好乡村学校,关键在校长。”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长赵群筠认为,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的领导力很大程度决定学校的成长。“要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支撑下,提炼出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同时从这核心理念出发做好学校一个时期的顶层设计。”海宁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钱金明说。顶层设计应从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的物化与精神方面)、课堂改革、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教师与学生)四方面考虑,要靠管理团队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药方二:用待遇留住教师,用教研提高教师,并吸引一批真正能在农村的优质师资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但农村留不住人才,留下来的教师素质相对不高,是目前乡村教育的最大难题。杭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蒋峰认为,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素质首要是改变“到乡村学校任教是支教”“优秀乡村教师可进城”等观念和陈规,真正让乡村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教师在乡村学校就能感受成功和幸福。这需要我们反思乡村教师的扶持政策,改变思路,让优秀的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在乡村学校待得住、教得好。比如,乡村学校的建设可以超常规,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的一道风景;教师住宿可以超常规,让教师在学校住得舒适;乡村教师子女入学有特殊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乡村教师培养培训超常规,建立适合乡村教学特点的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给乡村教师率先实行培训假制度,让乡村教师有机会走进高校名校;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不仅给荣誉,还要给待遇,让乡村教师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赵雷洪教授提出,可以发挥临退休教师的作用,这些教师有爱心有经验有水平,只要给予较高的待遇,应该能在乡村稳定扎根数年,效果应该比选派支教青年教师好。曾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的杭州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曾宣伟也赞同这个观点,认为给那些功成名就、家庭无忧、有事业心的50岁左右的教师一个常驻乡村学校的机会,将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春天。

药方三:拥抱互联网,让学生享受优质资源

乡村学校发展不佳,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吴奋奋认为学校建筑是教育资源,而不是教育的容器。要提升学校建筑与教学设备的功能才能拥抱时代的变化。乡村学校的“小舢板”必须升级为“航空母舰”才可以承载“互联网”教育这样的“飞机”。“互联网接入优质课程,十万师范毕业大学生接力上山下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兴杰建议。东阳市三单乡中小学是东阳离城区最远的学校,校长胡润平致力于“为山区孩子的未来插上梦想的翅膀”。在三单乡中小学普通教室变成了智慧教室;师生人人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拥有学习终端;全校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各种教学APP,实现精心备课,轻松课堂,一键批改作业,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各班学生都能在移动终端熟练完成作业、查找资料,用教学APP进行自学,查漏补缺。学校树立了品牌,学生也大量回流。

药方四: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打破人才壁垒,留住年轻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在许多人眼里不再代表淳朴,而是愚昧的、落后的代名词,大家都在努力离开农村,政府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衢州教育局谌涛认为应该打破部门壁垒,以农村教育为中心,统筹规划、集中推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既能节约资源,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又能促进教育发展,将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和优先发展教育落到实处。如场地建设和资源向农村学校集中。在农村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过程中,应将村医疗室、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同步规划、集中建设,经费由各负责部门按原有渠道予以筹集,在使用上与农村学校实现共享和有限互通。这样既能优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又能减少建设成本,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的资源集聚地、人们的精神文化高地。

药方五:创新学校运营机制,鼓励教育家办学

“我们需要从课堂的革命走向学校的革命,通过公私合作,委托管理,在乡村实现教育家办学,开放民间办学,鼓励创新创业。”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提出。比如美国的特许学校,由教育家群体向教育局提出申请来承包某所薄弱学校,用崭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办成一所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创新型学校。特许学校的公办学校性质不变,政府拨款不变,但学校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这是实现教育家办学的一种有益尝试,中国的乡村学校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