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月1日 星期

当九○后辅导员遇到九五后学生


□浙江工商大学 王奕鉴

清晰记得2011年元旦,当时大一的我和几个同学被学校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叫到家里吃饭。席间,老教授说:“今天是阳历新年,回不去家的孩子们,我陪你们一起过个年。”我大学就读于杭州,家乡在遥远的哈尔滨。那张饭桌上,老教授的话让我想家的心平静缓和、无比温暖。从那时起,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后来,我如愿进入了浙江工商大学的学工队伍,成为学校里比较年轻的90后辅导员。很快,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90后辅导员遇上95后学生。

在与他们的相处和磨合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真正了解这些学生,根据95后的特点来教育他们。

在我看来,95后成长在社会转型期,他们心智方面普遍早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中的非常规事件兴趣盎然,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具有渴求体验的心理。他们也能够利用网络多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知识面迅速扩大,视野不断开阔。某种程度上,他们相对于上一代人,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然而,这种多元也意味着他们对共鸣和认同有着更多需求。

了解了这一代学生的群体特征后,辅导员的工作就有了侧重点,即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加强对他们三观的引导。大学生正处在三观逐步定型的重要阶段。进入大学后,这些学生对社会有了更多接触,也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起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大学是天堂,是象牙塔,同时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影响的场所。作为学工战线上的一员,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年轻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最大优势是,更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平日里,很多学生会给我起俏皮的外号,也有人亲切地称呼我为“王大哥”。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我既能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指正学生的错误,又能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发展。

我可以以一个沉迷手机游戏又“改邪归正”的玩家身份,教育学生如何不被手机“绑架”;军训结束,欢送教官时组织每人拍一张军装照片,写一本贴满了赠言的感恩纪念册;一有热点问题,就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开班会探讨,碰撞思想的火花;把秋游名单要过来,看看是否有经济困难生缺席,帮他们垫付旅费……

工作要求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起初我掌握不了要领,甚至“碰一鼻子灰”,后来渐渐能跟学生打成一片,我认为真正帮到我的还是7年前的饭桌上老教授给我树立的榜样:跟学生在一起,找到学生所需,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里。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