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月1日 星期

C刊“逼疯”博士生,该不该


□郭立场

“现在不仅是拼爹拼妈,还要拼导师、拼学校。发两篇C刊论文都快把博士生和导师逼疯了。”前段时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军在公开场合建议,取消博士生毕业必须发表两篇C刊论文的硬性要求。这番话惹得争议四起,不过,对很多文科博士生来说,C刊确实成了毕业的一道槛。(2017年12月28日《科技日报》)

所谓C刊,是指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的刊物,这是学术圈内约定俗成的说法。通常认为,C刊大概有750种左右,即便加上扩展版与集刊,也不过1000种。照常理推断,如果所有博士研究生都要发表所谓的C刊,按现有期刊数量再增加5倍也不够。更何况,除博士研究生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也都有论文发表要求,供需严重失衡。

C刊成为香饽饽,乃至成为学术评价的风向标,是因为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把评价标准简化和量化的倾向。能否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能否被这些权威文献检索库收录,几被等同于评价某个人学术水平高低的砝码。这种“一刀切”的评价容易操作,看上去也相对公平。

因此,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还是青年学者,抑或资深教授,都围绕着如何在这些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打转。一些人甚至不愿意从事基础性,不容易出成果、出文章的研究。他们不愿静下心来做学问,短平快的研究风靡业界,学术氛围因而变得越来越浮躁。至于动辄万元的版面费,更是成为供需失衡下发论文的一种潜规则,让人徒叹奈何。

“为什么我们学校里总是培养不出大师级的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直横亘在国人心头。就以硬性要求发表C刊论文而言,这种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大行其道,必然导致研究生的急功近利及疲于应对,又怎能期望从他们中培养出大师级人才?事实上,任何学术评价都应该多管齐下,而不能只采用一种标准,甚至用它来代替一切。

学术失范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与我国传统体制内学术成果评估上的重量不重质、用人制度上的急功近利以及规范缺失有很大关系。破除学术评价单一僵化的弊病,不仅难在冲决那些陋习,更难在“去论文崇拜化”之后,如何建立起多样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新机制。

唯此,方能引导激励学人养成优良学风,一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