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课堂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

教师要有适度改进习题的意识


□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王逸卿

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经验的积累,尤其是思维的开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教材一般都会在新授课后编排一些习题。公开课上,我发现多数执教教师会舍去教材编排的习题,采用自己设计的习题。这些习题具有挑战性,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

但在我们的随堂课中,每一堂课都要求教师设计习题,对教师的要求显然太高了。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几节课用自己设计的习题,但教师更应该努力读懂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并用好教材上的每一道习题。

因为教材编写时需要照顾全体学生,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改进,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刻地思考。练习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的序列和结构来安排,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基本到变式,体现知识的层次性。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中的一个章节。教材中“做一做”第一题是直接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计算求解的基础性练习。这样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教师可以根据基本练习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完成此题以后,我又补充了一个习题。一个三角形被一张长方形的纸挡住了另外两个角,只露出一个40°的内角。教师提问:“练习纸上的这些三角形很特殊,只告诉我们一个角是40°,就可以知道另外2个角的度数,有这样的三角形吗?”当一部分学生有些惊讶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尝试着画一画。有的学生想到了直角三角形,有的学生想到了40°作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有的学生还想到了40°作底角的等腰三角形。

教材提供的习题在新授内容刚刚结束的时候练习,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做多了就是一种程序化的操作。补充的习题,则需要思考三角形的特征以后才能进行计算。这样的补充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的理解,而且发展了空间想象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