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莉萍
“不少有效课、高效课,追求的是分数,缺乏的是情感与审美。”“我们只有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发展学科教学知识等,才能不断调整看问题的视角和标准。”“只有少数学生对试题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且质疑者中高年级的最少。”……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受省教育厅和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委托,派出13位专家名师赴四川省青川县开展教学视导活动。2018年,四川将进入“新高考”。浙江专家团队专门为青川的两所高中,瞄准学科建设、分层走班、新高考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开展了示范课展示、教学诊断和教师成长讲座等活动。
“高考改革必然促使课堂变化,而教师势必要适应新形势。”省特级教师郭吉成、陈柏良、沈金林分别同青川教师们分享了如何在改革中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体会。
魅力:课堂教学的民主
如何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在我省首批正高级教师郭吉成眼中,魅力教师的阐释可以有很多种,但增强教师魅力的实践,则都必须经过同伴互助、教学科研和不断反思的淬炼,“魅力教师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实践”。
“目前有四种类型的课堂:知识课、功利课、道德课、审美课。”身为安吉县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的郭吉成认为,很多学校为了赶进度,课堂成了“高效”课,追求的是分数,而缺乏情感与审美,“高中语文课堂上,你听不到教师的读和学生的读”。
而分析高考语文学科的得分情况,郭吉成抛出了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基础题得分普遍偏低?”“为什么灵活运用、自我理解题得分偏低?”“为什么整体阅读、自我表达题得分偏低?“为什么讲得多、练得多的题得分依然偏低?”……
“因为教师一讲到底、保姆式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重技巧,忽视思维品质和语文品质的培养;因为重复无效训练,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缺失;因为学生读书少,底蕴不丰厚,语文的整体素养不高……”
而真正有效、高效的教学,要关注什么?
“要关注学生的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课堂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民主的;要关注教学效益,但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持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
成长:认知层次的调整
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到波利亚数学教育思想,在学习大量的数学教育理论和名家专著的过程中,绍兴市第一中学正高级教师陈柏良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步点。
“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发展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等,才能调整看问题的视角和标准。”他这样对青川教师们说。
在他眼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着力点是“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学习”。“好的课堂,应保证所有学生的学,而不仅仅是保证所有学生被教。”
“我们的课堂,学生有‘沉思’的机会吗?有‘探究’和‘表达’的机会吗?”他认为,“好的课堂学生能发生深刻的思维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因而,陈柏良认为教师应开展有效教学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程式研究,开展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实践及课例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概括,“丰硕的教学成果,都是在这样一步步的实践和反思中收获来的”。
缺失:传授智慧的课堂
平湖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沈金林分享了一个高中物理的课堂故事:“引领学生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在获得了平抛运动的轨迹之后,教师为这个轨迹配上了精心设计的坐标格,使得几乎所有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相等水平位移的点的竖直位移之比是1、3、5、7……学生一下子就分析出了平抛运动的规律。”
“这一教学设计表明:教师设计教案的指导思想是‘尽快得出结果最重要的,过程可以放弃’。”沈金林认为,这样的设计带来的实际后果是“学生的知识堆砌了,智慧却贫乏了”。
“本来,这是让学生自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好机会,可让学生学会‘怎样根据重垂线来确定坐标系?’‘怎样根据这些位置来分析判断另一方向的运动规律?’……这些最能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却被教师忽略或省略了。”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的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都是这类放弃过程的教学的产物。沈金林认为,未来的高考将更侧重测试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因而,智慧型教师应该是接受并利用新知识,善于发现、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向知识、获得智慧与技能的教师。“那些能够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