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梦甜
山东德州市某中职学校学生在天津实习期间发生车祸,造成4死48伤;在北京市某职业院校,女生朱某伙同另外4名女生在宿舍楼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生,并拍摄视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所中职学校选址氰化物残留的外贸工艺品厂,师生在砷超标的环境下上课生活……
从食品安全到实习安全,从意外伤害到校园欺凌,中职校园安全这道警铃时时被敲响。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背后,中职学校该如何反思,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如何为中职生撑起“保护伞”?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学校要从消防员变为预防员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中职学校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能亡羊补牢,学校不仅要当消防员,更要当好预防员。诚如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教师康九星所言:“校园安全无小事,校园安全危机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暴露出学校安全管理的漏洞和安全防范措施的缺失。学校不仅要重视校舍安全、食品健康安全、消防安全等的检查督导,还要加强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和监控强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建起校内警务室,由当地派出所派有经验的民警驻点,驻校民警和学校辅警相互配合,在人群集中区域进行巡查,并定期排查学生是否有携带危险物品进校。不仅如此,学校还组织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是社会问题在学校的延伸,我们虽然无法杜绝校园安全问题,但可以预防并将安全问题降低到最少。”该校教师刘海华说道。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先后制定了《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实习生安全管理制度》《7S管理制度》等10余项安全制度。在校长郑天顺看来,只有筑好校园安全第一道墙,才能确保责任“零缺位”、隐患“零漏洞”、事故“零发生”。
“与普高生不同的是,中职生有一年的实习期,面对这些未满18周岁的学生,如何确保他们的实习安全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师郑孝增说道。为此,学校与实习企业签订实习生管理协议,委派教师常驻企业,参与学生管理。同时,做到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动态。
把每天都变成“安全教育日”
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是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每逢这一天,学校都会围绕主题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不能局限于纪念日,局限于一两次的活动。安全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融入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康九星说。
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和放假前的第一节课主题都是“安全”,内容涉及实习安全、防溺水、消防安全等各个方面。在教师郑孝增看来,只有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避险能力,才能真正筑起学校安全工作“防火墙”。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终于拿到了红十字会的急救员证书,我要继续参加培训,争取早日拿到应急救护师的资格证书。”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机电专业学生张子茗兴奋地说道。学校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把心肺复苏和外伤的止血、包扎等作为学习内容,并聘请红十字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截至目前,该校已有近2000人取得了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员证书。
同样是与红十字会合作,衢州中等专业学校筹建了学生运动管理与应急救护中心。作为该校省中职名校项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心”的5个分中心之一,急救员持证进驻值班。“在中职学校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不仅有助于推进平安校园建设,防范校园安全风险,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副校长陈建军说。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更是与当地红十字会、消防大队、街道等多部门合作,成立了红十字会急救员培训中心,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向学生普及急救等知识;建立消防安全体验中心,邀请当地消防员进行专业培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自救常识;建立国防法治教育中心,增强学生的国防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用生命滋养生命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这是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的话。而现实中,学生规则意识不强,漠视生命与尊严,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导致校园安全阴影重重。
今年5月,由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社会风险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网络欺凌行为,占23.3%。受访者认为,缺少包容、互谅是主因。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曾连续3年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自信心、自我管控能力等,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相对较弱,且普遍存在脆弱、逆反、自卑及敏感等心理问题,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消极,甚至有些学生存在偏激想法,淡漠生命,比较容易因冲动而采取极端行为。
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意识到,校园安全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对人、对生命的轻视。基于此,开展生命教育,用生命滋养生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成了不少中职学校的用心所在。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开设了“压力挂号箱”,对学生的心理压力源进行调查,倾听学生对未来发展、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的诸多困惑;设计“消灭灰点点行动”,了解学生感到烦恼、自卑的原因。校长周宏米深谙,通过校园宣传和主题活动还无法完全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进学生心灵。为此,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主题—经验—表达”为主线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分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4个维度,每学期一个主题。“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育能够带给学生温暖的回忆并因此热爱学习、交往、探索与富有个性的表达,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律、互助与合作,这就是好的教育。”周宏米说。
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有一个名为“镇海职教青春阳光”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平台的管理者,陆宗尧每天都会精选一些心理健康小短文,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假期前夕,为学生推荐《心理学与生活》《社会性动物》《对“伪心理”说不》等20余本豆瓣网友评分在7~9分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作为学生的“假期大餐”;针对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搜集呼吸松弛训练、冥想法、自我暗示等专业的减压方法供学生参考;经常性地分享一些有助于放松心情、改善睡眠的轻音乐……微信公众平台成了学生放松心情、自主学习的园地。记者尤其注意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还可以直接在线预约心理咨询,通过微信呼叫后台管理员。陆宗尧告诉记者,这里就像是学生的“秘密树洞”,有什么烦恼、困惑都可以往里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