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

把握科学探究对话的三个“度”


□青田县山口镇小学 项春勇

科学探究学习离不开对话。科学探究中的对话,是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交换意见、分享信息,共同建立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的过程。它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三个层面。

一、教师适时引领,让探究对话有“深度”

小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往往只能进行直观感知,因此,教师要善于进行适时引领,让学生的科学探究对话有“深度”。

1.准确运用引导语,让对话具有条理性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缺乏条理性,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语能够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但如果运用得不准确,学生在对话时就会感到一片迷茫,思维层次也只能停留在问题表面。

例如,教学《研究纸》一课。

师(拿出一张纸):大家都认识打印纸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最熟悉的纸。假如你有一张白纸,你能通过观察说出它的特点吗?

生:我大概可以找到5个。

(教师表扬了他,在黑板上写下他说的5个特点)

学生们都积极地举手回答:10个,20个,25个……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呢?

(学生们讨论两分钟)

生1:拿放大镜来观察。

生2:把它对着太阳看。

……

很显然,这位教师的引导语缺乏准确性,第一句几乎没有用处,并不能刺激学生去思考;第二句则没有指明研究目的和方法,不能保证学生的研究活动有效地进行,从而导致学生的科学探究陷入低效。

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引导语的。

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纸都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说一说)

师(拿出一张白纸):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纸的功能。假如给你们一张这样的白纸,你们可以充分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眼、耳、口、鼻、手,去发现它的特点。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研究?

生1:可以把纸撕一撕,听一听是什么声音。

生2:可以用嘴尝一下纸的味道。

生3: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纸的气味。

生4:可以用手摸一摸纸是否平滑。

……

这位教师的引导语将纸的作用和特点进行了区分,确立了准确研究的方法和目标,并且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可见,教师要反复推敲关键引导语,要体现出问题的明确指向,避免使用“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观察?”“猜测一下它有哪些特点?”“如何开展实验?”等同类语句,要使用指向明确的语言,比如:“它和之前的状态比起来,有什么变化吗?”“假如发生(某种)情况,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请根据我们目前所有的材料(提供部分材料),设计有效实验证明……”

2.深入挖掘模糊点,让对话具有深刻性

在科学探究课堂上,追问是对话策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一般都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向学生发问,紧追不舍,让学生将一些模糊的知识点弄清楚。

二、引导同伴合作,让探究对话有“广度”

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十分重要。

1.组织小组讨论,创设对话留白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对话也是潜力巨大的教学资源。我们都想让学生能够不断地交流,但学生思考问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交流活动中,要接受学生的暂时性沉默,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发展自己的思维。

2.组织班级辩论,引发思维碰撞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交流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他们的想法出现正反对立时,可以改变原定教学计划,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让他们在激烈的争论中升华思维。教师只需要倾听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在适当时候抓住关键知识写在黑板上即可。只有做好倾听者、引路者的角色,才能保证学生在交流中成为主角。

三、提升文本资源,让探究对话有“精度”

引导学生将科学语言表述变得精确化十分重要,这是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借助图表整理,引导准确表述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数据一多,他们经常就表达不清楚,削弱了对话交流的效果。教师要借助图表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适当控制学生思考和交流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小车》一课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显示的相关数据,通过折线图进行整理。比起大堆数据,折线图看起来更直观,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轻松理解数据的含义。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去找寻数据中的关系,虽然比较困难,但学生一旦养成好习惯,对今后数据分析工作帮助极大。

2.借助板书呈现,引导清晰表述

板书体现着一节课的思维过程和活动结构,包含整节课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有利于师生对课上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建构起正确的科学概念。例如: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基于学生对话交流的成果,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箭头和圆圈画出铜棒和铜片的热传递情况。

好的板书能够清晰地反映出递进式教学的思路,展现出重要结论的整个推导过程,这对促进对话的实效性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