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

让德育“实”起来“活”起来


□本报记者 言 宏

日前,从中小学党建暨德育工作会议上得到的各地德育实践令人鼓舞,而传出的一些声音也透露出德育工作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内容形式有创新

纵观各地基础教育,立德树人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扎实落实。特别表现在让德育“实”起来、“活”起来的各项努力,即德育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课程教材建设系统推进、育人载体手段更加丰富、校外教育空间显著拓展等四个方面。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课程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一系列中小学德育政策文件,今年8月又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学段衔接的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细化了德育工作实施途径和要求,基本形成了内容完善、学段衔接、纵向贯通的中小学德育制度“主体框架”。上海、福建、山东等以一体化建设的理念,科学构建了大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浙江编写了中小学29门学科的德育指导纲要,在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要求。山西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全面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好教材、课程的政治关、思想关和质量关,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北京、浙江抓实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出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江苏今年启动实施了“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育人模式。

会议中,公布了298个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这是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得来,以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创新育人载体和途径。教育部还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命名两批特色学校,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据统计,教育系统所属的(区)县及以上校外活动场所已达3000个,年接待中小学生8000余万人次。重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爱我中华、爱我家”“传承红岩精神,固本铸魂”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社会担当意识。贵州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接班人”等主题活动。

这些新趋势引关注

中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从国际看,西方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国内看,青少年学生所处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冲突更加激烈,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从教育自身看,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相对薄弱,重知识传授轻德育实践,德育的方法途径单一,缺乏常态机制和有效途径载体等。

为此,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强调,要让德育有效,必须做好课程育人重“融入”,文化育人重“熏陶”,活动育人重“导向”,实践育人重“体验”,管理育人重“规范”,协同育人重“联动”的文章。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晓义看来,未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会越来越走向融合。德育多从社会规范角度切入,而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身心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出发,会更让人接受。目前对《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就遵循了学生发展阶段特点,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更合适其年龄特征的要求。以后,德育教育活动设计时可以更遵从人性特点,更走心。

针对政策要求多头消弭学校德育落实的问题,北京市教委委员冯洪荣认为,必须加强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包括强化领导体系、构建目标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形成活动体系、建立协同育人体系等,保证各项工作有纲可循。让学生德育“实”起来、“活”起来才能真正有效成了人们的共识,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邓睿以研学旅行举例说,类似的德育实践要做到统一与自主结合、游与学结合、家与校结合,要加强学校与家庭联动多样化模式研究。

会议指出,目前各地教育局面临的任务是,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贯彻落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积极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和载体创新,深化育人途径和手段,不断提高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这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落到实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