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1月3日 星期

荣获全国特等奖的信息课有什么特质?
关键词是:生活化 体验性 自主学习

□本报见习记者

叶羽舒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我省的江山实验小学教师许玲、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教师高冬平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教师戚伟国脱颖而出,名列于荣获特等奖的25名全国选手名单中。

在展评活动中,3位教师各自发挥所长,玩AR识图、人工智能,讲3D打印、Scratch趣味编程,从电脑数据处理延伸到大数据、智慧生活,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活泼而深刻。那么,这些获得特等奖的信息课到底蕴含了什么奥妙,我们又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呢?

课程贴近生活

“我无非就是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探究活动进行教学。”许玲承担着江山实验小学四至六年级共18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她注重将生活融入课堂中。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她便会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知识,结合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时事政治等来授课。她认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技能更好地生活。

在这次展评活动中,许玲参赛的课目是《用数据说话:利用Word图表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她通过深度剖析挖掘教材内涵,在准确把握授课对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造成学生近视的罪魁祸首是谁”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数据制作图表,并从中结合自己经历得出结论。“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近视的罪魁祸首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但是经过数据采集分析发现,不合理的看书和写字坐姿等才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许玲还利用这样一个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预防近视。

课堂注重体验

在展评课上,高冬平给乌鲁木齐八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初始人工智能”的课。课上,他借助平板电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形色”“咪咕灵犀”“百度翻译”3个手机软件的应用。通过和“咪咕灵犀”聊天,领略人工智能的本领;通过“形色”扫描识别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利用“百度翻译”识别或翻译不知名的动物图片等。“我们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感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因为采用‘情境任务、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主动探究欲望强烈。”

“相比于理论性的知识,学生更喜欢操作体验,喜欢动手去做,用眼睛、耳朵去感受。”高冬平谈到,让学生用动手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在他们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再适时总结提升,这才是有品质的教学。

让人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别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中第三点‘信息意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冬平认为,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现行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应在用好省编教材基础上,主动开发拓展性课程。

“在信息技术课上,很多时候学生更愿意自我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情境导入引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学尝试、讨论交流、教师适当提供‘弹药’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戚伟国说。

戚伟国介绍,目前很多学校都在针对核心素养做教学改革。“以杭州市江干区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不少学校近几年以工作室为单位开展研训活动,对原有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加入或加强了目前最新的一些技术,如3D打印、Scratch趣味编程、App Inventer软件、机器人等模块的学习。”戚伟国认为,这些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无疑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