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1月1日 星期

努力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转型


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 方红峰

改革对浙江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持续、深刻而全面的,既体现在普通高中由此而产生的积极变化上,也体现在普通高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上,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影响愈来愈强。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积极变化

目前,高中育人模式、高中教育生态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教育思想从整齐划一向全面而有个性转变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核心要义都是“增加学生选择权”,两项改革产生叠加效应,已经促使我省普通教育思想发生根本转变,从原来的整齐划一向着全面而有个性方向发展。在评估调研中,不论行政、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座谈,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赞成浙江的选择性教育理念。抽样调查显示,超过90%教师和学生认同减必修、增选修的改革,90%以上学生赞同自主选择课程,有85%以上学生喜欢走班上课,86%的学生赞同选考、喜欢多次考试制度。

(二)学生学习从指令性向选择性转变

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开展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和选考科目选课走班教学,“网上选课”“一生一表”“走班上课”“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成为多所高中的新常态。多样化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基于技术的个别化辅导和异步学习,改变了行政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多样态、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体系正在形成,个性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学生学习尤其是涉及高考选考科目的学习,突破了原有指令式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其中选择传统“理化生”和“史地政”的学生合起来不到22%,即78%的考生选择的是其余33种组合中的一种。

(三)学校办学从“千校一面”向差异化发展转变

高考综合改革改变了“千校一面”的教学安排,学校在做到每周上课不超过26学时、每学期并开学考科目不超过8门、每周选课程不少于20%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3年教学和考试安排,每个学校都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课程修习和考试安排。学生群体的选择差异,将推动学校的差异化发展。学生选考倒逼学校培育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课程。学校课程建设从原来追求数量向围绕提升核心素养、以学科为中心的特色课程方向转变,改变了学校雷同的课程设置。以课程特色化、教学安排多样化为突破口,普通高中数十年来“千校一面”的超稳定格局正在被打破,多样化的新高中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四)学生发展指导从隐性向显性转变

3年来,全省学校建立了以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成长记录为核心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通过贯穿高中3年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如实记载的学生成长记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思考未来发展,自主统筹3年发展安排、自我管理、自主成长。有66%的2014级学生认为,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98.4%的学生表示选考科目是自己和家长商量以后确定。

二、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

普通高中学校十分重视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开设四类选修课程、健全选课制、实行走班制和学分制等一系列制度,而认真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是保证改革平稳实施的关键。

(一)宣传引导工作抓深落细

深刻理解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综合改革基本理念与精神是确保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我们十分注重宣传培训工作,编印了课改宣传册,多次开展普通高中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各地全面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让所有高中教育战线上的同志全面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见以及相关的政策。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努力将新高考核心思想、具体政策传达到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个家长。

(二)系统设计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有别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课程改革中,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成为核心任务。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普遍从学校定位、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出发,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致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学校课程体系指引下,逐步克服选修课程的碎片化现象,有机融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建设系列化、精品化与连续性的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省教育厅面向全省征集网络课程,在浙江教育资源网建立了“高中选修课平台”,供全省普通高中免费下载使用,努力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目前已有1073门网络课程,总访问量超过817万人次。

(三)新的教学秩序逐步创建完善

如何指导学校开好课,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学秩序是确保改革顺利开局的关键。3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5次普通高中学校教学安排的研讨,引导学校统筹3年课程安排,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可持续性;淡化选考组合,充分保障学生选课权利;确保选修课程足量开设。每个学校都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修习和考试安排,新的教学秩序不断完善,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教学平稳有序。

(四)选课走班教学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

选课走班是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全省形成多样化的走班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全员走班。保留行政班,语数外实行行政班教学或分层走班教学,选考科目实行全年级学生自主选课、走班教学。(2)分步走班。保留行政班,年级规模较大的,把同一年级分为不同学部进行平行走班,在同一学部内语数外实行行政班教学或分层走班教学,选考科目同一学部内所有班级学生自主选课、走班教学。(3) “2+1”走班。根据“最大范围的选,最小范围的走”原则,我省部分学校高二年级按照2门共同选考科目重新组建班级,语数外和2门共同选考科目按行政班教学,余下1门不同的选考科目走班教学。

(五)班级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我省学校采取“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双轨育人班级方式。普通高中学校重新定位行政班级和教学班级的功能,把行政班建设成具有团结协作的学生精神家园,把教学班建设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有共同的学业追求的学习乐园。行政班在高中3年中保持稳定,充分发挥行政班和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建立学科教师责任制和学生自主管理制相结合的教学班管理制度,成立班委会,选好课代表,建立学习小组。班委会负责教学班的日常管理,对课前候课、考勤、卫生、安全、作业等方面落实具体要求,形成教学班的学生学习常规和班级管理常规,采取学科老师和学生帮扶小组相结合进行学生个别辅导,并采用书包橱柜、学生台鉴、科目书袋、刷卡考勤等手段来帮助教学班的日常管理。

(六)生涯规划教育开始形成体系

生涯教育是实施选择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选择能力的重要途径。全省学校全面建立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贯穿高中3年的综合性工作,以“全员导师制”“一班三师制”等方式,做到每一名学生均有导师负责指导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实行导师日常指导、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建立生涯档案等,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促进学生思考个人学习性向与未来发展的关系,自主统筹3年学业安排、自我管理、自主成长,帮助学生在选考科目和志愿填报做出符合自身需要的选择。

(七)综合素质评价做到切实可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是真实、可用,难点在切实可行。根据“客观记录、民主评议、公示确认、形成档案”原则,配套下发《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同步修订完善了与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对接的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根据要求,学校每学期在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上如实记录和锁定学生发展情况,毕业时在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四个方面进行等级评定,分A、B、C三等,以市或县级区域为单位,A等比例不超过25%,C等比例不超过5%。评议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学生互评权重不低于70%。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2014级26万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生成高考电子档案。评价结果在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生中供高校参考,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纳入招录体系。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