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日 星期

既当“经师” 又当“人师”
——记浙江万里学院思政课教师孙叶飞

□本报记者 李 平

通讯员 谢莹莹

近日,在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现场教学展示活动中,浙江万里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孙叶飞以优异成绩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

据悉,本次教学展示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经过前期层层选拔,过关斩将,孙叶飞从全国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作为我省唯一入选教师,她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同台竞技,最终成为16名获奖教师中的一位。

在浙江万里学院,孙叶飞任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多门思政理论课,学生评价她的课“有亲和力、开放性和思想性”。

2008年,浙江万里学院开始对思政理论课进行“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改革。针对90后学生特点,孙叶飞意识到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与课改团队一起,开始探索思政理论课的新型授课方式。小组讨论、小班研讨、大班授课,让小组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孙叶飞所在的课程组经过多年探索,开发出了各类“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孙叶飞告诉记者,她会结合每一门思政理论课及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给学生上课。在大班授课当中,孙叶飞尽可能把课备“精”,教学中适当穿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而在小班探讨中,学习小组通过制作PPT、辩论、社会调查、社会实验、焦点访谈等各种形式展现研讨成果。所有的研讨活动都紧紧围绕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糅合了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理想、道德、法治等思政理论课内容,让学生不仅理解了教学内容,落实了行动,更触动了心灵。最近,一名已毕业一年的学生在给孙叶飞的短信里这样写道:“孙老师,感谢您给了我大学最棒的体验,开拓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的习惯,提升了我的境界。”

2011年,智能手机普及,孙叶飞试着将“微电影”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这门课通常是在大一第一学期,孙叶飞先向学生详细交代课堂内容、教学方式、“微电影”教学的任务及要求,再指导学生以6~10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为课堂学习研究小组,每4个小组为一个研讨小班。小组分组研讨之后,孙叶飞再进行总结提升,并将优秀的“微电影”放到课程网站上进行大范围分享。对“微电影”的主题,孙叶飞要进行审核,她还参与到学生的拍摄过程中去。“由于有‘演’的切身体验,学生对课程很贴近,促进了‘知行统一’。”她说。

试点之初,针对“微电影”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效果,孙叶飞面向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509份有效问卷中,大多数学生对此持肯定态度,78%的学生认为拍摄“微电影”是他们在该课程的合作性学习诸方式中最喜欢的一种。随后,“微电影”教学法得以推广,到最后全覆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浙江万里学院任教11年来,孙叶飞和她所在的教学团队既当“经师”,从现象导入,将现实上升到理论,再将理论回归现实、指导现实,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课程原理和知识;又当“人师”,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回望自己走过的思政教学探索之路,孙叶飞感慨道:“这些年学校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从学校到学院,从部门到课程组,齐心协力,将课程改革和研究中总结的成果加以展现,不断深入,不断磨砺,不断沉淀,才有了我在全国展示活动中的芳香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