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8月25日 星期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转型探索


□浙江教育出版社 金富菊

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面临数字媒体和电子书的重大挑战。这种挑战的本质是科技进步,无法阻挡,因此无需为此挽歌低吟,而是要抓紧时间,趁当前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仍存共生关系时,积极转型,以变图存。

在互联网传播格局中,出版商需要重塑自己的定位,这不仅是从传统纸质书刊出版商向内容提供商转型,更重要的是要向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商转型。

内容创新永远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出版提供给社会的价值不是纸,不是印刷术,而是内容。只有技术、没有内容,再精美的出版物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出版业都要坚持内容创新和文化精神,并把内容创新放在核心位置。

但出版商仅做内容提供商是不够的,内容提供商只是盘活储存的内容资源,还没有打开内容资源实现增值的通道。从内容提供商向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商的转变,需要有对内容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的重新认知。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从只关注选题、编审、出版,到关注内容再出版、多元出版而构建的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从关注为图书设计的生产模式,到关注为数字出版设计的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从单向的内容数据流阅读(内容以纸质为载体,通过书店推送到读者),到双向闭环的信息知识流(从各种途径获取读者对内容关注过程中的信息,到创作内容推送到读者,再到读者对内容的反馈),再到全方位的服务(纸质载体、互联网载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载体、阅读器载体)。

为完成内容提供商到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商角色的转变,出版业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布局数字出版。笔者认为布局数字出版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深度梳理、充分挖掘内容资源价值

开展数字内容信息服务,首先要有丰富的资源以及满足多元内容服务的资源平台作为支撑。因此,内容资源整合是发展数字内容信息服务的基础。内容资源整合可从历史资源做起,包括对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源的整理、存储和再利用。因此,历史资源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的当期上,可以通过重新挖掘和组织,以合适的途径和载体送达读者,实现增值。

内容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内容加工,包括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和结构化。而结构化的加工不仅仅是实现历史资源的简单转换(如电子书),更应该是内容碎片化后,按照知识组织需要重新建构内容,成为再次出版的基础。

二、打造面向多渠道发布、多终端呈现的内容生产和信息服务的数字出版平台

传统的纸质书的出版从选题策划开始考虑的就是在以纸质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下,如何满足纸质书读者的需求,从内容编排、装帧设计等方面满足他们长时间阅读、反复阅读的阅读体验,而在面对多种载体、多元阅读需求的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业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数字出版更要满足的是各类互联网终端(包括电脑、PAD、手机等)使用者的需求,从选题开始就要考虑不同载体、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要和体验习惯。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对数字内容进行结构化,同时在重塑的数字出版流程中,面向不同载体、不同读者、不同内容形态的需要,实现内容的动态出版。因此,出版商需要打造包括内容生产流程数字化、内容加工与管理数字化及内容产品服务与发行数字化的统一数字出版平台。

但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平台多数处于投入阶段,赢利的平台寥寥无几,且建立数字出版平台周期长,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因此,与互联网企业、发行企业开展合作,“借势而为”,共建平台,不失为一条切合实际的途径。

三、注重产业链各环节元素的合作与融合

出版商构建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重要的是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加工管理、内容的生成以及面向细分受众群体提供数字内容服务。比如,围绕教育出版,出版商可以构建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数字内容的增值,体现教育服务的内涵,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正如电子商务与书店融合诞生了网络书城,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诞生了支付宝,传统行业应借势新的科技力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内容运营商及终端厂商等多个角色,传统出版传媒只有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元素的合作与融合,实现合作共赢,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融合竞争的复杂环境下,出版商应探索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不同内容资源面对的受众不同,出版商覆盖渠道的能力不同,因此出版商可将数字出版业务平台与合作伙伴平台对接,拓展内容开发、利用渠道,覆盖更广大的受众群,实现资源增值。比如: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打造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媒体平台;与数据库合作,对纸质内容深度开发;与第三方运营商合作,研发电子图书的盈利点。此外,技术支撑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内容的运营,因此,与技术服务商的合作,实现技术和服务的整合,是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捷径。

四、布局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品开发

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业链在其形成中,需要结合自己的资源,开发面向不同终端的客户端软件。目前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阅读器、平板电脑厂商及运营商,都在布局自己的应用商店,拓展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出版社应积极利用这些平台,开发基于这些终端的客户端软件。

制作图书的APP,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用户下载阅读,这是当前出版社进入移动互联网最常见的方式。一方面借此保持图书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但对于大多数图书的APP来说,仅仅是纸质内容的简单复制,影响力有限,更不用说用户付费购买了。

因此,图书类的APP必须突破内容模式,将数字内容打造成内容产品,真正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首先,可以引入视频、音乐等元素,实现文字和声像的融合,为读者提供完全不同于纸质媒体的跨媒体阅读体验。其次,增强互动性,除了支持通过互联网上活跃的社交媒体分享给好友的功能外,如能引导用户参与到图书APP的内容提供中来,使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内容阅读者,而是主动的内容参与者、创作者,那将大大提升数字阅读产品的互动性,从而创造出附加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