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12日 星期

A 基于“学生立场”, 用评价撬动幸福成长


A 基于“学生立场”, 用评价撬动幸福成长

【“五级增量评价”“绿色评价”“数据分析平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引领区域改革。】

教育不均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择校”就是一个缩影。缩小学校间差距,走向教育均衡是人们共同的努力目标。那么作为负责区域教育的业务部门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负担到底重不重?教师教学水平到底高不高?学校到底哪个学科教学质量好?补课到底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是怎样的?这些关注学习生态的问题能解答吗?……研究实际情况,改革评价是一个撬动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的好杠杆。

“从近7年的杭州市学业水平抽测情况看,江干区的数据已经证明区域教育均衡度明显提高。参加抽测的学校全部进入杭州市前十名。区内公办初中学校的成绩乃至升学率都比较接近,且处于杭州市中等以上水平。”评价部主任徐杰告诉笔者:“这在1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以常规的一张试卷,统考统批,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作为重要的指标,对各具差异的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考核显然是不公平的,无法激励相对薄弱学校的积极性。由此,在江干区教育局领导下,教育发展研究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从2004年始推出“五级增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旨在评估教学带来的变化。由于注重的是学校自身发展的比较,能有效激发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2014年6月,江干区对区属13所初中七年级3400多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影响因素现状调查研究”,课业负担、学习习惯、课堂参与、睡眠状况以及家庭教育都成了关注的内容。其中有关“课业负担”部分主要包括“每天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大约需要的时间量” “对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的总体感觉” “每天完成家长或校外老师布置的额外作业大约需要时间量”“通常每周去校外辅导班的频数”等方面。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位教师、每一学科,所有的数据一目了然。从单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终端走向关注学生整个学习的环境,从单纯关注教师的教学结果走向关注整个教学流程。调研问卷参照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问卷的信度相当高,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882。

2014年9月,江干区引进第三方教学测评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并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全区教研员与学校教学主管领导开始了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技术培训。在“区级、学校、学科”3个层面进行质量分析,形成一系列的分析报告,为改善教学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和技术支持。而根据分析所得出的几个结论让教师和学生有了新认识:如作业量1~2小时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超过两个小时则不利于成绩提高;单科作业量较大不利于该学科成绩的提高;作业难度适中利于学生成绩提高;学生成绩与其自主性作业有显著相关;成绩与学生完成家长或校外教师布置的额外作业呈显著相关,成绩与学生每周去校外辅导班的频数无显著相关。

这些结论如当头棒喝,让教师和家长重新洗脑,认识了教育的科学规律。基于“学习生态”立场,立足于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江干区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运用大数据,推行“绿色质量评价”,促进“学习生态”改进与优化。这样的研究助力教育局决策,并为教师改善教学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技术支持。

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说:“江干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注重顶层设计,队伍建设,技术支撑,过程把握,把评价结果充分应用到教学改革中,是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典型区域。”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