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

一株草莓苗的“脱毒”之旅


□本报通讯员 章温曦

天气转凉,又到草莓移栽的关键时期。在温州市鹿城区藤桥镇的浙农生态农庄,负责人朱金武今年收到了一批特殊的草莓脱毒苗——它们并非从外地购入,而是产自“家门口”的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师生亲手培育而成。

为何要自主研发本土脱毒苗?这背后是种植户们的现实困境。长期以来,本地的草莓种苗多依赖外地供应。“运输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朱金武坦言,长途运输造成的苗株损耗、外地苗“水土不服”导致的成活率低、减产严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本地草莓产业。

产业的痛点,正是科研的起点。2025年,藤桥镇通过青年创客挑战赛,以“揭榜答题”形式将这一难题推向高校。温科职院迅速响应,组建了一支由青年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团队,正式在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启动“草莓苗病害防治”课题。

在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进行着一场毫米级的手术。他们从玻璃瓶中取出一株草莓种苗,用镊子精准剥离出仅毫米大小的茎尖生长点。“这些无病毒幼苗是我们培育体系的‘母种’。”技术人员金浩楠介绍,“它们需要经过‘母种—原种—生产种’三代扩繁,才能成为健壮的生产用苗。”

这套脱毒育苗体系与传统繁殖方式有着本质区别。传统育苗代代相传容易积累病毒,导致品种退化、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实验室通过无菌操作,从优质种苗中筛选出最具活力的生长点进行培育,从源头上阻断了病毒传播。

然而,实验室培育的“原种”如何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成为团队面临的新挑战。“我们采取渐进适应策略,”金浩楠说,“将可控温湿的玻璃大棚作为缓冲带,在移栽过程中实施预防性措施,有效提升了种苗抗逆能力。”经过多批次试验,团队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移栽管理方案,在本地实现了从“生产—移栽—扩繁”的全流程闭环。目前,草莓脱毒苗移栽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

如今,首批由温科职院培育的草莓脱毒苗已分发至农户试种。“我们正在制定草莓脱毒苗种植技术标准,未来将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技术人员林晨炜表示,通过规范化种植,预计可减少本土草莓40%的化学农药使用量,让质优、价美、健康成为“藤桥草莓”的新标签。

这套技术体系带来的效益远不止健康的种苗。项目成熟后,将优先带动本地农户参与种苗扩繁,预计每户年均增收1.5万至2万元。“希望通过与温科职院的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服务农业、扎根乡村。”藤桥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