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美宁 孙亚飞
“叮!”10月27日课间,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的小林(化名)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爱心餐补基金,将每月发放200元至你的校园卡中……记得按时吃饭哦!”短短的几行字却让她的心头特别温暖——这是学校联合爱心企业浙江黎明方周科技有限公司为生活困难学生送上的暖心关怀。
这份温暖,源自校企携手的深情托举。不同于一次性资助,就餐补贴坚持“精准滴灌、持续护航”,每月的补贴自动划转至受助学生饭卡,同步发送的短信里不仅清晰标注资助项目与经费来源,更藏着“按时吃饭、照顾好自己”的暖心叮嘱,让经济帮扶多了份人文温度。
据介绍,本次就餐补贴依托学校日常关心关爱学生和数智校园建设大数据,实施无须学生申请的“无感”精准投放。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关注学生群体情况,动态调整就餐补贴覆盖人群,将学校联动爱心企业的善举精准转化为生活困难学生成长路上的“支撑”。
“这200元补贴不仅是生活保障,更是一份‘被惦记’的感动。”医学院学生小王(化名)表示,“我将把这份温暖化作自立自强、感恩奋进的动力,向阳而行。”
在浙大城市学院,这样的“被惦记”还有不少。比如今年寒假前,学校通过返乡交通补贴的形式为家庭生活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学生无须申请,由学校通过前期摸排确定资助对象信息,并直接将补贴打入学生银行卡中。省外学生每人可获得500元补贴,省内学生每人可获得200元补贴,共计发放40.55万元。
据了解,浙大城市学院设有包括就餐补贴、贫困生寒假返乡交通补贴、新生爱心礼包等在内的特色资助项目,并结合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与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形成基础保障层面的“组合拳”。而在发展赋能层面,学校也有谢丽娟帮扶励志教育基金、“娃哈哈·春风助学”培优助学金等,打破发展壁垒,让寒门学子也有更多机会培养技能、扬长发展,提升综合素能。
“学校不只是给‘补贴’,更是传递‘底气’和‘善气’,既帮助学生在校园里安心成长,也让他们能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浙大城市学院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