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严 蓉
10月11日上午10点45分,七(12)班的47名学生陆续走进灯塔图书馆,准备在语文教师和图书管理员的共同引导下,开启美好的阅读时光。这样的场景,每周都会在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的各个班级上演——每周一节在图书馆进行的阅读课,已成为全体学生的固定安排。
近年来,学校以图书馆为核心载体,通过开设常态化阅读课、打造沉浸式朗读空间、举办多元化读书节等特色活动,将阅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以读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新生态。这座以“灯塔”为名的图书馆,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航标。
除了每周一节阅读课,图书馆每周还会发布优秀读物推荐单,为学生的阅读精准引路。“我们会和各科教师共同商议,每周一在图书馆门口的灯塔推荐角更新书单。”图书馆管理员虞丽丽介绍。比如,七年级语文课讲到了“亲情”,图书馆就推荐《城南旧事》《我们仨》;八年级科学课学习生态系统,图书馆就推荐《寂静的春天》《昆虫记》;九年级到了备考阶段,图书馆则推荐《瓦尔登湖》《中考这一年》。“另外还会加上两三本科幻、成长类热门书籍,兼顾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
如今,每周去图书馆上阅读课已成为学生最期盼的事,而位于图书馆二楼的朗读亭,更是学生争相打卡的地方。课间15分钟或午休时,总有学生带着书籍走进亭内,戴上耳机、手握麦克风,用声音传递文字的温度。七年级学生周笑妍最近迷上录制散文朗读音频,还将音频发至班级群与同学互评。她说:“以前读课文像完成任务,现在在朗读亭跟着背景音乐慢读,真的能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生机。”
为了让朗读亭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举办了“最美朗读者”、经典诵读擂台赛等活动。其中,“最美朗读者”鼓励学生自选散文、诗歌等篇目,录制饱含个人情感的朗读音频参赛;经典诵读擂台赛则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分组对决、评委打分的形式,比拼对经典课文的诵读表现力。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名学生在朗读亭里留下声音作品,每周校园广播循环播放优秀朗读音频。
当问及学生最喜欢的校园活动,读书节总是榜上有名。作为依托图书馆打造的文化活动,每年4月举办的读书节已连续开展5届,从最初的读书分享会,发展为集读、写、演、赛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每个角落。
读书节期间,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特色活动接连上演:古诗词吟唱比赛中,学生身着传统服饰,以古筝、笛子伴奏,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琵琶行》等经典诗词改编成悠扬曲调,让它们在旋律中焕发新生;课本剧展演鼓励学生创新改编,在剧目《永远的闻一多》中,学生以细腻的表演再现英雄风采。学校还创新引入跨学科阅读讲座,邀请学科教师与校外专家共同开展“何为侠盗精神”“AI背后的超级英雄”等主题分享,课后师生围坐探讨“经典与现实结合”“科幻阅读与科学思维培养”等话题。
“读书节不是一阵风,而是阅读教育的浓缩展示。”校长乐纳红说。以灯塔图书馆为核心的阅读教育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从每周的阅读课到随时可体验的朗读亭,再到年度读书节,阅读已融入学生日常,成为落实“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图书馆辐射校园,让灯塔图书馆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