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23日 星期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博雅积分”兑出成长新模样


□本报通讯员 吕嫈霞 贾义涵

当一张需要400积分的“全班一起看电影”奖券出现在兑换清单上,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金芷墨悄悄算了算自己的账户余额——还差不少。她没有放弃,而是鼓起勇气向班上同学发出邀请:“我们一起凑积分,换这张电影券好不好?”一场温暖的“积分众筹”活动在班级里悄然展开。

9月19日下午,学校报告厅里格外热闹。金芷墨所在的三(4)班与其他6个班级齐聚一堂,共同观看电影。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比银幕上的光影更加灿烂……自从全面推进“博雅少年”综合评价改革,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校园里。

2024年9月,学校推出以“德馨、智睿、体健、美雅、劳朴、进步”六大维度为支撑的积分体系,打破唯分数论,把“五育”目标化作6张色彩斑斓的“校园文明卡”。粉色的德馨卡,为拾金不昧等美德行为点赞;蓝色的智睿卡,奖励学生每一次思维的闪光;绿色的体健卡,记录学生对“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紫色的美雅卡,绘就艺术灵感闪耀的时刻;黄色的劳朴卡,凝聚每一滴劳动的汗水;橙色的进步卡,捕捉每一个不懈努力的身影。

利用这些卡片累积的“博雅积分”,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园里兑换零食、文具,还能实现许多特别的愿望:和校长一起喝茶聊天、组织全班同学看电影、体验免作业日、参与制订午餐食谱、担任国旗下讲话的主持人、成为光荣的升旗手……成长的多样可能,在这里被一一激活。

校长施彦文介绍,这套评价体系注重的是过程性、多元化与正向激励。学校通过每周积分机制,对学生在六大维度中的表现进行持续跟踪。教师会在日常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如主动帮助同学、课堂发言精彩、坚持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发放相应颜色的文明卡及时给予肯定。这些积分并非期末一次性结算,而是贯穿学期始终,让学生每周的努力都能被看见、被记录,真正体现“成长在平时”。

同时,评价不再仅由教师主导,而是融入了同伴、家长等多方视角。比如在“德馨少年”的评价中,学生可以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在“劳朴少年”的评价中,家长可通过家校平台反馈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表现。多元参与打破了传统评价的单一片面性,使每个学生的成长图景更加立体、真实。

学校将“德、智、体、美、劳、进步”六大维度有机结合,设立六类单项奖,覆盖不同特质的学生。上学期,共有36名综合素质出众的学生获评“博雅少年”称号;而“德馨少年”“智睿少年”“体健少年”“美雅少年”“劳朴少年”与“进步少年”六大单项奖,每月每班评选6人,让更多学生的闪光点被看见。

“这让我们看到了评价改革带来的育人活力。”说起这张众筹的电影票,施彦文连连称赞,学生不仅学会了积累,更懂得了合作与分享,这是学校一直所追求的“成长模样”,也展现出新学期里学校以“五育”并举为路径,通过创新机制,将立德树人做细、做实的坚定步伐。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