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9月23日 星期

从“浙江记忆”中汲取力量
浙江创新打造“档案馆里的思政课”
图为杭州市政苑小学学生在省档案馆“开学第一课”上讲述抗战故事。(省档案馆供图)

□本报记者 郭诗语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后,在浙江省档案馆的组织下,全省十一个设区市近百所档案馆联动开展“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各地中小学生在档案中触摸历史、感悟精神。一堂堂档案馆里的思政课,成为馆校共建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学习修复泛黄的档案,在互动屏前热烈讨论,围着讲解员追问历史细节……

档案“活”起来

9月1日,在浙江省档案馆,30名来自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杭州市紫金港中学、杭州市政苑小学的学生沉浸在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参观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浙江档案展”。日军细菌战的罪证档案、浙江军民的抗战手稿、林勃烈士遗书……学生们驻足于这些真实物件前,直观感受浙江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抗战历程。随后,他们同上主题档案思政课。通过项目化研学、情景剧展演、互动问答等环节,学生们重回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深刻体会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档案馆里的开学第一课”不只在省档案馆,浙江各地档案馆也依托珍贵档案资源纷纷开讲,将思政教育融入沉浸式体验之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育人的桥梁。

杭州市档案馆组织杭州市定山小学师生参观抗战胜利80周年档案史料展,学生写下对20年后的寄语,由档案馆保存,相约20年后再见;清华附中嘉兴实验学校师生在嘉兴市档案馆参与三代人共话抗战精神座谈,体验红色信物存档和档案讲解;东阳市档案馆则迎来东阳马生红色宣讲团的学生,他们在档案修复工作室亲手修复民国时期的档案,感悟匠人精神……活动形式各异,却都围绕一个核心:让档案开口说话,让红色传承真实可感。

这场覆盖全省的馆校联动思政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仅省档案馆就藏有215万卷(件)档案,时间跨度从清代、民国直至当代,囊括文书、照片、音像、实物等多种类型,堪称一部立体的“浙江记忆”。馆内常设的主题展厅各具特色:“大写浙江人”展陈浙江古今杰出人物的手稿、证书与事迹;“难忘浙江事”通过珍贵的档案资料,重现浙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走进档案”普及档案知识,让人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让这些档案资源走向公众,赋能教育?从2023年开始,省档案馆通过举办“红领巾走进档案馆”“跟着档案去研学”“档案馆里的思政课”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参观学习、志愿讲解、送讲送课等形式,一方面持续吸引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另一方面主动将档案资源送进校园,使档案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我们每年都在探索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越来越多学生走近档案、读懂档案背后的故事。”省档案馆宣传文化处林昭宇说。

思政课“实”起来

在省档案馆的“开学第一课”上,政苑小学六年级学生展示了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的故事,他们结合实地探访照片与手绘卡片,生动诠释“建桥炸桥皆为爱国”的赤子情怀。

对政苑小学的学生来说,走进档案馆早已成为日常。毗邻省档案馆,学校早早地发现了这座“思政宝藏”。“2016年省档案馆搬过来后,我们觉得资源很好,就倡议学生去档案馆参观。”副校长谢晨宇说,“有些展览的留言板上贴满了我校学生的感想。”

学校每年都要进行榜样人物主题队课和检阅活动,而省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主题展览和实践活动,与学校“寻访一位人物、了解一个故事、致敬一种精神、践行一次行动”的思政教育主线高度契合,为学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载体和权威内容。

2023年年底,“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在省档案馆展出。开幕式上,来自政苑小学的学生代表诵读共产党人家书,感悟先烈的无私大爱和家国情怀。2024年,省档案馆首次举办“开学第一课”,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政苑学子第一时间看展览、说榜样、谈梦想、立志向,走进了浙江100余位杰出人物的世界。

从学生零散参观,到在省档案馆打造第二课堂,再到受邀参与主题活动,学校和省档案馆的联系日益紧密。这种沉浸式、实践性的学习体验,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更让思政课变得可触可感、可思可悟,真正“实”了起来。

谢晨宇由衷地说:“学生在校园里接触的多是书本知识,对系统性的历史认知往往比较有限。而档案馆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走近历史,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表达、协作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他们学习与成长的内在动力。”

双向奔赴“动”起来

随着馆校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档案馆不再只是历史的“保管员”,更成为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大课堂”。以“档”为媒,这场双向奔赴正以更系统的方式持续推进,赋予了思政教学无限可能。

省档案馆支持学校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引入档案资料,丰富教学内容;积极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开展思政教育主题活动;为思政教育培训提供教学素材,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5月,省档案馆和西湖区教育局签订“馆局共建”合作开展学校思政教育协议,设立西湖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恰逢“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西湖区教育局便以“家风”为主题,把思政课搬进了档案馆,讲解员与思政课教师同上一堂课。

2025年3月,拱墅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在省档案馆揭牌。省档案馆向拱墅区56所中小学开放百万卷正规档案资源,支持思政课程融入档案史料,携手教育局、学校联合策划主题展览、讲座及实践活动,并鼓励教师对档案资源进行教学化开发。不久后,杭州市卖鱼桥小学就趁着百年校庆到来之际,组织600余名学生进馆开展“解密时光档案,回溯百年风华”研学活动。

展望未来,馆校还将持续深化合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独特的育人作用,共同打造红色档案赋能“大思政课”的浙江样本,让“档案馆里的思政课”真正成为有价值、有成效、有口碑的思政教育品牌。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