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9月23日 星期

“尚书桃”变身“致富果”
浙外“党建+艺术”联村共建拓宽共富路

本报讯(通讯员 杨秀中)秋日阳光下,玉环市楚门镇东西村的桃林迎来又一年丰收。9月18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设计系教工党支部(以下简称教工党支部)书记叶黎君带领学生团队,再一次来到这个熟悉的村子。

这片曾经因“缺品牌、少销路”而陷入困境的桃林,如今已是村民津津乐道的“致富林”。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建+艺术”联村共建模式推动下,当地特产“尚书桃”的单价从2~4元跃升到5~8元,今年的销售额突破50万元。

“乡村振兴不能单打独斗,关键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叶黎君的话,点出了联村共建的核心。自2024年7月与东西村结对以来,教工党支部建立了组织联建、党员联育、活动联抓、实事联办的“四联”机制,为东西村的产业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田间,与村干部、桃农围坐交流,精准把脉产业发展症结。教工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坚持“以艺术为笔,为农产品塑魂”的方式,把主题党日活动“搬”进桃林。党员在桃树下重温红色故事,和村民聚在榕树下宣讲政策,把发展思路讲明白,把增收信心燃起来。

“我们不能只卖桃子,要将其打造成为有故事的文化符号。”这是教工党支部教师多次调研后形成的共识。党员教师带领学生一次次走进东西村,实地察看桃林土壤,深入研究种桃技艺,翻阅村史馆史料,聆听村委会主任讲述,一点一点寻找“尚书桃”品牌的精神内核。

“我们村的桃子,和宋代户部尚书戴明大有渊源!”东西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江的话让团队找到了突破口。史料记载,戴明曾在此创办玉环第一家书院。村民为纪念其功绩,将本地特产桃子命名为“尚书桃”。这些素材被一一梳理,最终凝练为“忠勇报国”的精神内涵和“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为“尚书桃”贴上了独特的文化标签。

有了文化内涵,还需一件亮眼的“外衣”,才能让更多人看见。叶黎君牵头成立品牌设计小组。团队从玉环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融入书法笔触,选用环保材质,显著提升产品质感。还围绕“尚书”IP开发出绘本、文具等10余种文创产品。“这本书里有戴明的故事和桃子的生长过程,孩子特别喜欢!”一位村民拿着绘本自豪地说。

品牌打响后,教工党支部与东西村共同推动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多元经营转型。村里平整56亩山地,引导桃农实现规模化经营;引进优质桃苗,建立早中晚熟品种梯队,提升品质。

“现在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桃子长得好、卖得好,收入也翻了一番。”桃农戴振华说出了村民的心声。此外,教工党支部还助力推动“农文旅融合”,依托新建的文化广角举办桃花节、品桃会等活动,邀请媒体平台直播带货,让“尚书桃”搭乘云端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如今,“尚书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10余名低收入村民就业,村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对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而言,助农实践也反哺教学与科研,转化为科研课题与教学案例。叶黎君说:“联村共建不是一次性的帮扶,我们要留下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更多乡村受益,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