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澜
“别怕脏,沙子松松软软的,可好玩了。”“我带来了小铲子和水桶,可以造沙地城堡。”……9月16日上午9点,江山市凝秀幼儿园大班幼儿早早来到了结对的托班教室门口。这天,他们邀请托班的弟弟妹妹到沙水区做游戏,熟悉校园环境。只见,大班幼儿细心地帮托班幼儿撸起袖子、卷起裤腿、穿上鞋套,拿上工具后再手拉手一起踏入沙池。在哥哥姐姐的安抚与带领下,紧张不安的托班幼儿很快露出了微笑,开始学着挖沙提水。
在江山开设托育服务的11所公办幼儿园里,这种不同学段幼儿一起游戏、共同运动,“大带小、小学大”的景象已成为常态。江山市教育局幼职成教科科长王军告诉记者,由于社会需求旺盛加之幼儿园学位有所富余,江山不少幼儿园顺势开设了托班,招收2~3岁的幼儿。然而,低龄幼儿入托后普遍出现的持续哭闹、分离焦虑等问题,曾让教师倍感压力。
转机源于一个自发的尝试:能否让年长幼儿来带动托班幼儿,在互帮互助中共同适应?一些幼儿园开始组织大班幼儿走进托班,陪伴弟弟妹妹一起吃点心、做游戏。令人惊喜的是,在年长幼儿的榜样作用和温柔陪伴下,托班幼儿的情绪得到了有效舒缓。这一显著效果促使江山市教育局迅速行动,将此做法总结提炼,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
全面推广意味着需要将零散的活动转化为系统化、课程化的实践。江山市健盛幼儿园在课后托管时段创新推出了“芽芽班”。这是一个托班与小班的混龄编班,在周一至周四分别开展绘本阅读、体育活动、奥尔夫音乐和创意美劳四类活动。“托班和小班的幼儿年龄相差不大,有的仅相隔几个月,更像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时,托班幼儿更容易放松,将其视为同辈游戏,有效减少了紧张和不安。”园长杨赵妤解释道。
系统的实践需要课程的顶层设计支撑。江山市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育教研员王肖君表示,目前该市幼儿园已将3~6岁课程体系自动向前延伸,构建了2~6岁一体化课程体系,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这套体系为混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记者在江山市恒泰幼儿园看到了一堂生动的混龄体育课。大班和托班的幼儿两人一组拿着一个呼啦圈,在教练的口令下,一会儿拉圈跑步,一会儿套圈蹦跳,玩得不亦乐乎。园长李仙芳介绍,该校开办托班已有18年历史,尤其在体育和美术课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托幼一体化教学经验。“我们在排座和分组时,会刻意将托班幼儿与大班幼儿安排在一组,并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大量需要协作完成的项目。这既培养了年长幼儿的责任感与领导力,也为低龄幼儿提供了近在咫尺、可模仿、可求助的学习对象。”
“大带小”的混龄教育模式成效显著。这个学期,周女士的孩子上小班了。在她看来,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去年结对的大班小姐姐。“入园焦虑时,姐姐会在门口迎接她、为她擦眼泪;滑草玩沙结束后会教她洗手;游戏时,带着她一起搬器材、搭城堡、挖水沟……”周女士欣慰地说,现在孩子非常有规则意识、懂礼貌讲卫生,甚至常常自豪地表示,“等我升大班了,也要去照顾托班的弟弟妹妹”。
随着混龄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意识到,一个适应不同年段幼儿的开放式、共享活动空间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于是,生活一条街、小小厨房等特色混龄学习空间应运而生。江山市文锦幼儿园在二楼走廊搭了生活一条街,开设23个“店铺”,并针对托、小、中、大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任务。“托班幼儿入学满1个月,我们就会安排大班幼儿与其结对,哥哥姐姐协助托班幼儿挑战小班任务。”园长薛芬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熟悉了环境、学习了基本社交礼仪,更能通过成功挑战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建立起自信。通常一两个月后,他们就可以独立完成本年龄段的任务了。
混龄探索遍地开花同样离不开师资的支持。为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响应托幼混龄活动的需求,江山市打破了专职托班教师的配置惯例,要求所有教师轮流进入托班任教。王肖君对此解读道:“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接受由卫健部门、学前教育研究会托育专委会等机构组织的、针对1~3岁婴幼儿的专项培训和资格认证。这样,无论其后任教哪个年级,教师头脑中都会始终绷紧托幼一体化这根弦,确保教育理念的连贯与统一。”
敢于尝试是万里之行的第一步,对托班幼儿如此,对教育系统亦如此。王军表示,接下来的工作将重点聚焦于两方面:一是进一步强化托育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严格落实托班教师持育婴师证上岗制度;二是持续完善2~6岁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更多元、更丰富多彩的混龄活动课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普惠托育服务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