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12日 星期

用专业与爱意去参与那沉默的生长


□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盛晓丽

8年前毕业的学生小钱突然给我留言,令我颇感意外。翻看上次的聊天记录,已是3年之前。

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文静白皙的小男孩,他总是安静地坐着。师生相处4年间,从未见他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甚至不记得他是否曾叫过我一声“老师”。

如此内向的学生,今天竟约了同学要来看我?

没过多久,两个身影便出现在校门口,我老远就认出了他们。时隔多年,小钱的变化不大,皮肤还是那么白,脸庞稍微“等比例放大”。不同的是,脸上洋溢着我没见过的灿烂笑容,像一棵秋天的向日葵。

一见面他便兴致勃勃地回忆小学时的趣事,并关心地问起班里其他学生的近况、我的近况,以及我现在任教的学生……

此刻站在我面前的学生,早已不见当年腼腆内向的半点影子,完全是判若两人的一个阳光自信的帅气男孩。

是什么力量让小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

小钱告诉我,小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滁州上初中。

由于老家教材难度相对较低,不少内容他在小学已经学过,因此在教师眼里,他算是个比较优秀的学生。

教师发现这么优秀的学生竟如此内向,深感惋惜,便一个劲地鼓励他勇于表达。

在教师持续的关爱下,小钱逐渐发生了转变。如今他认识的朋友,没有一个相信小学时的他是个一言不发的“闷罐子”。

高职“3+2”毕业后,小钱入职一家私企,成为一名都市白领;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调饮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看来,他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这个学生是幸运的,在初中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作为他的小学老师,我尚感庆幸,自己至少没有嫌弃过他,还在他的认可范围内。

然而,我的内心却充满羞愧:别的教师刚接触就发现了他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并改变了他;而我,整整4年,忽视了他的存在,还给他贴上了“内向”的标签,让他一直禁锢在思想枷锁里。

他的转变,对于我这个从教近30年的老教师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首先,内向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一种性格类型,表现为谨言慎行。

人的每一种特质都蕴含着独特的潜能。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的不是被强行改造,而是在被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获得符合其特质的鼓励与支持。

其次,“静待花开”并非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地发现与培育。

“静待”是摒除焦躁,拒绝标签,日复一日用专业与爱意去参与那沉默的生长;“发现”有大有小,却非易事,它要求教育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穿透表象看见内在;而“培育”则是核心行动,如养花般,找到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精心调节阳光、水分、养料,以符合生长规律的方式呵护生命。

最后,小钱的成长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影响的深远性。

一种教育行为看似在一个学生身上没有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开花结果”。

在教学生涯中,教师一定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学生,他们可能暂时跟不上节奏,暂时不具有大人希望他们具有的特质。我们需要发现他们身上未被看见的潜能,让他们的生命旅程因这份温暖而更加美好。

教师绝不是学生命运的掌控者,而是学生漫长人生旅程中某一阶段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保持谦卑,为学生提供一方沃土、一个可以自由呼吸与探索的空间。

抬眼间,我瞥见电脑桌面上的班级合影,那一张张稚气可爱的笑脸,现在我的班里分明也有几个像当年小钱一样的学生,甚至比他那时更显拘谨。

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此刻,我不再只看见他们的“安静”,还能看见每个学生心中那束等待被点亮的光芒。

于我而言,教育不必追求惊天动地的成就,只需做好这件最该做的小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