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5日 星期

关怀入心 轻装上阵
浙江多地推出教师减压活动

□本报记者 廖钗勤

在杭州市创意城小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高亚兵为教师们带来一场“心灵按摩”;

温州市第八中学通过“说一说暑假里的开心事”“默契大考验”“优势互夸”等专题团辅活动,让平日里严肃的教师们开怀大笑;

在绍兴市教育工会举办的教职工匹克球培训班上,教师们奔跑、挥拍,在运动中释放压力;

……

开学季,浙江各地各校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教师关怀活动,让教师们调整状态,放松心情,轻装上阵。这些活动,保障了教师们的身心健康,切实为教师减压赋能。

心理支持注力,筑牢健康屏障

心理支持是教师减压工作中的基础环节。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庞红卫认为,学校应系统构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赋能。

在心理知识普及方面,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已经成为各地学校的“基础操作”。在杭州市创意城小学的讲座中,高亚兵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的幸福感提升”为题,从积极情绪、投入感、人际关系、成就与意义5个维度,结合真实案例作了生动阐释,教师们在欢笑与思考中完成了一次“心理体检”。

这类讲座在教师中反响热烈。绍兴市阳明中学教师陈洁汝对学校心理讲座中提到的“蝴蝶拥抱法”印象深刻:“情绪上来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拥抱,特别管用。”

除了讲座,各地各校还积极开展体验式心理团辅活动。宁波前湾新区创新推出“专业力量全区流动”机制,组建区域心理教师支援网络,以潜意识图像卡等心理学工具为载体组织团辅活动,为教师营造安全、自由、非评判的表达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选取并解读卡片图像,投射出内在情绪与潜在压力,将难以言说的感受转化为具象表达。这一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在多元视角的交流中重新觉察自我、感知他人,从而拓展认知、获得情绪释放与心理支持。

8月末,杭州市笕弘实验学校也开展了一场减压团辅活动。教师洪蕊对活动中的“传纸条”游戏印象最深。游戏中,一人在纸条上写下工作中的口头禅,交由另一人读出。当“唉,我真是太健忘了”“好累啊,打不起精神”等话语被其他人念出,书写者立即体会到负面表达的暗示作用。“我们很快明白,积极表达才能带来快乐情绪。”洪蕊介绍,这类团辅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校的心理减压活动正变得更具创意和趣味。从2024年起,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会在期末推出教师“解压周”活动。“解压周”里有“青醒咖啡”“蔬菜市集”“比椰下午茶”等项目,还请来一批小猫担任“心理疗愈师”。教师甘丽很喜欢这些活动,当有学生好奇地问她怎么心情这么好时,她意识到,“解压周”真的奏效了。

体育运动着力,焕发身心活力

“只要热爱还在,就值得继续奔跑。”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教育系统的教师选手表现亮眼。温州鹿城队前锋徐嘉辉是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的团委书记。平时走上讲台,奔忙于学校事务,“浙BA”唤醒了他身体里的篮球细胞……

在教师减压的多元实践中,体育运动正在成为不少学校的优先选择。各校通过完善运动设施、丰富活动形式,鼓励教师锻炼身体,释放压力,提升身心活力。

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建起明亮宽敞的健身房、舞蹈房等运动场馆,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副校长徐刚强表示:“运动带来的多巴胺与内啡肽,是最好的‘解压药’。”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则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师社团。教师喻先群加入了乒乓球社团,在工作之余与社团的10多名同好切磋球技,放松身心。嘉兴市第一中学将八段锦引入教师工间操:体育教师逐一拆解招式,亲身示范,帮助全校教职工掌握要领,进行常态化锻炼。

区域性体育活动也广泛开展。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每年组织两次全区教职工体育赛事——2024年,乒乓球比赛吸引了近600人参与,气排球比赛更是连续举办12届。此外,全区32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全部面向教师开放,提供羽毛球、篮球、游泳等30多项运动选择,极大促进了教师运动的积极性。

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不少学校还将体质健康管理纳入教师关怀体系。今年3月,宁波鄞州新蓝青学校发起教师健康减重活动,为报名教师提供科学饮食指南、运动监测指导和社群互助支持。4个月里,93名教师参与,其中40人成功减重5斤以上。“以前总是容易疲劳,现在身体更轻盈,心情也更轻松了。”教师们纷纷说道。

人文关怀发力,营造温暖环境

庞红卫表示,当个体感知到积极的组织支持时,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也会提升,“营造支持性工作环境对教师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学校设立了特色节日,增强教师的仪式感和认同感。绍兴市阳明中学的班主任节活动迄今已举办了6届。学校鼓励学生通过书信、贺卡、绘画等方式表达对班主任的感谢。班主任节这天,陈洁汝被学生请进教室。学生为她播放了承载着师生点滴回忆的视频,还送上了充满“化学味”的感恩寄语。她悉心地将学生的寄语保存起来。这份成就感和感动,是她坚定前行的动力。

除了精神激励,更多学校以实际举措回应教师需求。在温州市第八中学,教师们只需通过学校开发的“教师微心愿”小程序提交意见和建议,书记和校长会第一时间查看。“食堂早餐太单一”“希望有更多休闲空间”等心声纷纷得到回应。副校长陈孙叶承诺:“虽然学校条件有限,但是我们一定会尽力回应每一个心愿。”很快,校园早餐新增面包等品类,还提供下午补餐与晚间爱心餐;学校利用闲置空间改造出“休闲吧”、教师休息室和阅读角,并添置了咖啡机,供应茶点饮品。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教师张颖倍感温暖:“方方面面都被照顾到,我们的声音被重视,真正有了主体感。”

衢州第三中学为解决教职工子女放学“看护难”问题,创设“儿童之家”托管服务,不仅为儿童提供玩耍的场地,还设置了专门的托管课程,让教职工安心工作。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关注教师职业病,邀请中医师进校诊疗。湖州市第五中学教育集团推出办公室室长制,由室长组织团建,缓解外地教师的孤独感;学校还计划在教师节设立“教师夸夸墙”,让教师体验被赞美的快乐——“让教师在关爱中教书育人,在幸福中成就自我”。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