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淑瑶 金 竹 实习记者 俞盈盈
80年前,一架战机在湖南辰溪县的溪滩上迫降。飞机被击中,前起落架和发动机被打落,机身的高温烫得溪水滚滚蒸腾。
飞行员叫吴其轺,这不是他第一次死里逃生。在对日作战飞行的800多个小时中,他击落过5架敌机,奇袭过日军汉口机场,4次成功飞越了被称为“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
那次迫降后,当地百姓涉水而来,合力将吴其轺救下。被悉心照料5天后,他徒步80千米,搭上卡车,返回芷江空军基地。
5个月后,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吴其轺亲历了这来之不易的历史时刻。他曾说:“这20分钟的精髓,贯穿我的一生,影响我的一生,升华我的一生。”由于战功卓著,吴其轺被盟军总部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
“我真正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是在他2005年生病之后。前几十年,我们仿佛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吴其轺的儿子吴缘回忆说,“那时候的他话很少,只是常在信中嘱咐我,要好好做人。”
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吴其轺受邀参加湖南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吴缘陪同年迈的父亲前往芷江——当年飞虎队的驻扎地,也是抗战受降地之一。当吴其轺时隔半生再次来到那片溪滩时,眼前平静的水面仿佛又随着生死一线的记忆翻涌起来。
找回那些名字
由于父亲晚年不便应对频繁的采访,吴缘便辞去工作,寸步不离地陪伴父亲。他也开始注意到,父亲身边那些安静的老人,似乎都藏着未被讲述的往事。渐渐地,他学会了倾听、询问、比对,捕捉只言片语中散落的线索。
2010年,吴其轺逝世。彼时,中国大陆的抗日飞行员老兵仅余一人。吴缘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便与几个朋友开始系统性地寻找抗战老兵。
“其实,要找到他们并不难。”吴缘说,“你只要到村子里问问,有没有90多岁、当过兵的老人,大多都能找到线索。”
吴缘仍记得去淳安瑶山乡找吴金贵的那次,从杭州坐长途车转中巴,再坐摩托车翻山越岭,直到山顶断路处,才见到这位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老兵。那场战斗创下了抗日战争中最长的守城纪录。
还有一次是在临安於潜镇,吴缘和志愿者根据当地人的指引,来到山上一处守山人的防护点。独居的老兵蔡凌云就住在这里,潼关之战的弹片曾穿进他的肚子。当志愿者到来时,这里刚经历过一场山洪,防护点满是淤泥。
找到家门不易,打开心门更难。吴缘曾在天目山下的一个村子找到一位老人。但即便是拿着当年的老照片和名册一页一页比对,老人也不肯提起自己的战斗往事。吴缘前后去了5趟,对方才开口。
在吴缘和志愿者的坚持下,一个个曾被遗忘的名字渐渐浮出水面。20年来,他和朋友们找到了1300多位抗战老兵,而如今,浙江省内健在的老兵已不到百人。
“找到他们还不够,更重要的是陪伴。”吴缘说。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老兵大多并不缺衣少食,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愿意听他们讲讲的人”。直到吴缘和志愿者坐下来,老兵们才慢慢敞开心扉,讲述曾经的战斗、牺牲与思念。
每当老兵身体抱恙,吴缘就会前去探望。建德老兵童亚杰说:“你来看我一次,我至少能多活半年。”在1945年8月发生于临安昌化的河桥战役中,童亚杰曾奋勇激战。那是抗战的尾声,日寇溃退河桥不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我们只是想在每个节日告诉他们,大家没有忘记他们。”吴缘说。
这些年,吴缘也见证了许多人的变化。很多老兵的子女起初并不理解,但在志愿者一次次探访后,他们开始改变。有位老兵的儿子坦言:“你们和我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却这么上心,我们要是再不管他,还算什么儿女?”还有家属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走进更多老兵家中。
让忠魂不再飘荡
除了陪伴健在的老兵,吴缘还有一项重任:为那些未能归家的烈士,找到名字,找到归处。
2015年,吴缘在湖南长沙春华山中央阵亡将士墓发现了118位浙江籍抗战将士。志愿者花了4个月确认了他们的身份,最后将他们迁回杭州的陵园。
后来,吴缘又听闻湖北宜昌一处工地发现了3000具烈士遗骸,那是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将士,不少人出生于浙江。他再次动身,只为让英灵归根。
有位107岁的杭州老兵曾说:“我不是抗日英雄,在战场上死去的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死了,我活着,我要为他们讲话。”空军老兵彭嘉衡亦言:“我不是英雄,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毕业生龚业悌回忆,与他同班毕业的33人中,24人在抗战中牺牲。学校中央石碑上遒劲的文字镌刻着他们的誓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自卢沟桥事变至日本投降,笕桥中央航校培养了16期共计1700多名飞行员。他们既是少数人,在严苛制度下完成了全部飞行训练;也是忠心报国的多数人,一腔热血投笔从戎,甚至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天空上的战场。
吴其轺曾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只想杀敌报国,夺回东三省。”
慨然如文天祥,久经沙场,死固付之度外,但求鞠躬尽瘁,死得其所。烽火连年,校歌这样唱出他们的初心:
“得遂凌云愿,空际任回旋;报国怀壮志,正好乘风飞去。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努力!努力!莫偷闲苟安,民族兴亡责任待吾肩。须具有牺牲精神,并展双翼一冲天。”
(更多关于战争的思考,详见《中学生天地》9月刊A版《我们与战争的距离》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