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吕小英 赵群英)这几天,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忙着完成一项任务——给自己在暑假里读过的课外书称重。他们用独特的方式感知“知识的重量”,让阅读成果可视化。
校长邵建刚介绍,暑假刚开始,学校就发起挑战:倡议学生在暑假阅读课外书,到假期末尾,将读完的书捆成“书山”称重,让书、秤与自己合影留念。在各班主任收到的照片里,学生们有的赤脚盘腿,高举《这就是中国》,身旁的书堆成小丘,墙上“书重23斤7两”的手写标牌透着满满的骄傲;有的蹲在电子秤旁,各式童书垒成小山,电子秤上“14.10kg”的字样格外亮眼;还有的手握传统杆秤,书本的重量在手中化作真实可感的数值,古老的计量工具与现代阅读成果发生奇妙碰撞。
“这些书跟着我跑了半个暑假!”学生毛星语分享道,“书本里藏着旅途见闻、睡前故事,更有我攻克厚书的坚持。”
据了解,衢江区实验小学深耕阅读教育。从建设校图书馆,到举办班级阅读分享会,再到组织创意阅读活动,学校持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此次“读书称重”活动突破了传统阅读评价模式,用趣味形式激发内驱力,让阅读从“任务”变成“探索”,为学生成长注入持久的知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