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8月29日 星期
3个月访遍省内20余处工业遗产
中量大师生探寻“老地标”焕新路


□本报通讯员 姚昱帆 俞子扬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钱塘江北岸的烟囱群,我总能想起1957年的那个深秋……原来钢铁的本质不是冷硬,而是将人的温度锻造成不朽的筋骨……”这段充满诗意的独白,出自中国计量大学00后大学生们在杭州钢铁厂旧址蹲点式调研后创作的百米漫画《我是杭钢1号高炉,这是我的70年》。

该作品以工业遗产为第一视角,穿越时空,通过杭钢1号高炉与新时代青年的对话,讲述了中国工业从筚路蓝缕到继往开来的时代蝶变。作品一经发布,便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共鸣,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今年是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自5月起,中量大组织师生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实践调研,在循迹溯源中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重要意义。由20余名师生组成的团队,先后走访了杭州桥西历史街区、杭州钢铁厂旧址、苍南县矾山镇、湖州善琏湖笔小镇、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等地,聚焦20余处代表性工业遗产,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宣讲直播等方式,系统调研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全省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现状,助力浙江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

在湖州善琏湖笔小镇,团队成员在省级非遗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晓华的带领下,了解湖笔制作技艺中守正与创新的深层联结,深刻感悟“八八战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经过深入体验,团队提出以“一支笔带动一座城”的文化活化理念,倡导“文化+”的改革创新路径,为推进善琏湖笔厂及湖笔传承馆、体验馆、制作活态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苍南县矾山镇因盛产明矾而得名,这里蕴藏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大智慧。作为迄今世界上明矾储量最丰富、开采规模最大的工业遗产,温州矾矿的采炼史绵延600余年,堪称“中国工业文明的活化石”。如今,矾矿已打造出数十处主题鲜明的旅游景点和多条文化体验路线。然而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既守住文化根脉,又激活发展动能,成为团队调研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矾矿的保护与利用讲求辩证性。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矾矿文化的历史底蕴,修复历史文化遗址,打造系列有辨识度、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另一方面,加强遗迹系统保护,如修订遗产保护立法与规划,科学推进活化利用,让工业遗产保护融入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实践。”团队最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活动开展以来,师生团队扎根一线,累计回收问卷近万份,完成深度访谈30余人次,初步形成调研报告《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我省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实施对策》。接下来,团队还将围绕“八项工程”实施20年来取得的伟大变革与成就,以青年叙事视角创作系列工业主题微电影,将浙江工业遗产保护与文脉传承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网络文化产品,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时代记忆。

“以工业遗产活化保护为主题的循迹溯源实践调研,引导青年大学生以文化建设小切口了解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沉浸式体悟‘八项工程’彰显的文化力量,真正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案例走进青年内心。”中量大党委副书记程刚表示。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