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题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8月29日 星期

无体育,不教育


□胡欣红

盛夏时节,师生们迎来了暑假,但之江大地的体育热潮持续升温:“浙”里教师闪耀“浙BA”赛场,在泳池中劈波斩浪;学生们也在国字号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这场盛夏的体育盛会,其意义远不止于名次和奖牌,其背后彰显的顽强拼搏、坚守热爱,正释放出远超强身健体的“育化”能量,为浙江青少年成长铺就精神底色。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浙江对体育的重视,从来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融入赛事布局、师生参与的每一处细节。从面向大众、氛围火爆的浙江城市篮球联赛,到覆盖大中小学生的游泳、田径、轮滑、攀岩、足球等赛事,暑期扎堆的体育活动,让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群体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这种“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体育生态,正是浙江重视体育,坚持以体育人理念的鲜明体现。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果优异成绩是体育“热浪”的亮眼表象,那么深层的“育化”作用,才是这股热潮最珍贵的内核。体育的“育”,从来不止于身体的强健,更在于对体魄中“魄”的教化和培育,是对意志品质、心理素质、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全面塑造。浙江青少年在赛场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印证着这种“育化”的力量。比如,杭州高级中学游泳队在接力赛中处于劣势时,陈禺竹以超常发挥实现逆转,靠的绝不是幸运,而是日复一日训练中打磨出的“不放弃”。当青少年在竞技场上学会与逆境对抗、与自我较劲,那份极限时刻咬牙坚持的韧劲,就会成为他们应对人生挑战的“精神铠甲”,这远比奖牌更重要。

台下教书育人,台上奋勇拼搏。更难得的是,浙江还巧妙地打破了“课堂与赛场”“教师与运动员”的边界。“浙BA”的教师球员既是课堂上传道授业的师者,也是赛场上奋勇争先的健儿,赛场成为“第二课堂”,教师的每一次拼搏、每一次配合、每一次对胜利的渴望,都化作了最鲜活、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在赛场上为了集体荣誉和心中热爱而全力以赴时,他们对坚持、专注、责任的理解,会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深刻、更鲜活。

“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学校体育的四位一体目标,浙江暑期的体育“热浪”,正是对这一目标的生动实践。重视体育从来不是为了追求奖牌数量,而是为了让青少年在奔跑、跳跃、协作与竞争中收获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体育的价值,也从来不止于“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追求,更在于培育出健全的人格、坚忍的意志、开阔的胸怀,以及遵守规则的诚信意识。

这个夏天,浙江的体育赛场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和高燃故事。当这股体育“热浪”化作长久的体育文化,当“育化”的力量融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之江大地,不仅会走出更多赛场健儿,更会成长出一批批拥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昂扬精神的时代新人——这,或许才是浙江体育“热浪”最值得珍视的意义。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