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7月8日 星期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版图上的浙大力量


□本报记者 朱郑远

在夜景卫星图上,从广州到深圳,再延伸至香港、澳门,是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这里是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

6月25日至27日,记者跟随“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团一行走进大湾区,深入创新中心、研究机构、科创企业等地,探寻浙大人如何将“求是创新”精神图谱注入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中。

“浙江大学一直有着创新创业的传承。”深圳市浙大校友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每年学校有千余名毕业生来到大湾区,总计数万名浙大校友建功于大湾区,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

作为国内知名动画导演和主题乐园设计师,电气工程学院校友丁亮和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团队一起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我毕业后就一直在探索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道路,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激励我打破传统思维,为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丁亮说。

求真务实、敢为人先,是在大湾区浙大创新创业者身上展现出来的独特气质。“我始终记着学校老师的教诲——真正的工程创新,必须经历‘理论—实验—产业’的三重验证。”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校友、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黄毅介绍,鲁邦通突破性地开发出“多协议自适应”技术,让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工业设备首次实现“无障碍对话”,已服务全球数百家制造企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永展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蔡炯炯当初学的是铸造方向,却坚定地选择了生命科学赛道。“材料是微观世界的构架师,新药研发则是生命密码的解密者,对底层逻辑的理解能力是学校赠予我最珍贵的行囊。”蔡炯炯说。

浙大的价值内核,更是对“真”的探索。在电气工程学院校友、深圳市多翼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洋看来,低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真正腾飞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逐一突破和解决。但他觉得,把对的事情做对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求是创新的过程。目前,该公司提供核心产品和技术并参与建设的舟山智能网联低空基础设施,正在全面支撑舟山低空经济打造海岛样板,为当地居民带来全新的便捷体验。

校友圈是支撑浙大学子创新创业的根系之一。机械工程学院校友薛耀通过参加浙江大学校友创业大赛,为自己的初创企业未来脑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在浙大“产学研用资”全链条赋能下,管理学院校友陈彬以数字科技重构农产品冷链产业生态,助力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校友间相互支持在大湾区是一种常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促进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薛耀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