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言 宏 通讯员 毛艺筱
5月14日,在七彩桥幼儿园的教室里,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景正在上演:两个教师共上一节课。幼儿教师和聋人教师分别用汉语口语和中国通用手语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故事。幼儿们跟着两位教师的示范,用稚嫩的手势比画着学习手语,认真学习绘本故事。
七彩桥幼儿园坐落在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里,是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的浙江省首个聋听融合幼儿园,开创性地开启聋听融合教育,解散“特教康复班”向“最少受限融合教育”转型。幼儿园通过让听障幼儿与普通幼儿共同学习、游戏和生活,促进两类儿童的日常交流。
七彩桥幼儿园创新性的融合教育模式正是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在部分人的观念中,特殊教育往往意味着隔离式教学。然而,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用创新实践打破了这一固有模式——通过延长学制、深化融合教育、引入社会资源等举措,真正实现了“让特殊学生不特殊”的教育愿景。
两端延伸,更好融入社会
“有一天,我在晚自修的时候看到高二的学生在愁眉苦脸地做练习。仔细一看,做的是20以内的加减法,却还是错误连连。我不禁想,对他们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能自食其力,融入社会。”2021年,陆瑞敬来到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任党支部书记,对此场景感触很深。从那之后,他开始在学校推动专业课教育,把“平等融合,充分就业,幸福生活”作为教学目标。
原来,学校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这几年将向“两头”延伸作为工作重点,学前融合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学校集学前聋听融合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以“融·和”为核心文化,开展聋听融合、普特融合、融入社会的教育。
七彩桥幼儿园园长朱虹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幼儿园的全体幼儿都会学习手语15分钟,每周都会学词汇、句子和儿歌,每班每周还有两次双语集体教学。因此,听障幼儿每天在康复教师康复训练课的支持下,逐步适应普通班级环境;而普通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包容与合作,形成平等、互助的共融校园文化。如听障学生小粽子(化名)就通过双语学习,成为聋人父母与健听祖父母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为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的听障学生越来越少了。”康复教师王雪莹笑着说,得益于学校的创新举措,去年从幼儿园毕业的听障幼儿全部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一生一策”,助力个性成长
在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训教室里,高二学生黄景浩正专注地制作着精美的面点。只见他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间,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点心逐渐成形。“我很喜欢做面点,也很喜欢学校。有老师专业指导,还有学习小导师帮助,我进步特别快!”黄景浩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刚入学时,黄景浩因学习障碍而极度自卑。学校招生面试后,教师团队经过专业评估,建议他学习陶艺。在首年的陶艺专业学习中,他通过拉坯、上色等课程逐步建立起自信。2024年衢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陶艺项目要求选手现场制作,更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黄景浩在这场比赛中获二等奖。基于对他专业能力的持续观察,教师团队在第二年适时调整培养方向,将他转入更契合个人发展的中西面点专业。
“像黄景浩这样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一般的酒店工作,没有一点问题。”陆瑞敬介绍,学校创新实施“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模式。在招生阶段,专业教师团队会对每个新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估,建立“一生一案”职业档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1+N”成长支持体系,为每名学生配备包括班主任、学习伙伴、生活助手等在内的帮扶团队,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校社联动,推动学生就业
在学生作品陈列室,一个精巧的玉雕引人注目——晶莹的玉足上趴着一只小蜘蛛,名为“知足常乐”。这件由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王麟雕刻的作品,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文明风采”遴选活动中获得雕刻类总分第二名,顺利取得国赛入场券。
学校专业教师金子元介绍,这个成绩是在玉雕大师毛正浩的帮助下取得的。学校与衢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合作创立了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工作室,邀请工艺大师入驻学校授课,与特校学生师徒结对,并形成了“一名外聘行业导师+一名学校专业教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得益于此,学校师生作品连续多年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中斩获金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注入“衢州元素”,多次被市委市政府选作特色礼品馈赠外宾,为打响“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与市工艺美术协会合作,学校还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普特中高职学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与浙江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建立以长学制中高职一体化为依托的办学模式。
除了“引进来”,学校还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去”。比如,设计“橙色公益”课堂,成立橙色教育团队,招募具有皮具制作、扎染、刺绣等职业技能的学生成为“小助教”,让他们走进中小学校、社区、企业、乡村文化礼堂等,在深化社会服务中融入社会。
依托校企共育框架,学校还为学生精心安排实习机会,与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所学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采访中,副校长郑颖递给记者一本历年典型学生案例集,其中显示多名特殊学生成功自主创业、入职福利企业、在残疾人之家获得庇护性就业的案例。她表示,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等举措,学校已帮助众多特殊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①衢州市柯城区七彩桥幼儿园幼儿正在表演双语绘本剧。
②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一起制作陶艺作品。
③衢州市柯城区七彩桥幼儿园双语绘本教学现场。
④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在放飞纸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