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刘桐青
在最近的一节英语课上,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教室里回荡着学生们的读书声。教师李思敏站在讲台旁,目光不时扫过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学生朗读评分。“这句话的读音评分有点低,我们来听听该怎么读。”她点击着屏幕中显示得分较低的短句,随即标准的朗读声响起,学生们齐声跟读起来。“这是AI听说课堂的功劳,可以测评学生们读音的准确度。”李思敏介绍道。
作为南京市第一所获评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小学,金陵中学实验小学自2019年起就开启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之路。学校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推进跨学科融合创新、课程体系重构、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
AI创造多元学境
一走进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就能感受到来自六朝古都深厚的人文气息与现代科技活力的交融。“学校被建成一朵金葵花的形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永远向阳吸收能量,生长能量,分享能量。”校长何义田分享了学校设计的理念,而这些理念同样也被应用在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场所搭建上。未来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操作室……每一处充满科技感的教学场所都成为学生吸收、创造、分享知识的天地。
副校长李有翔介绍了未来教室的布局——整间教室只有一个小讲台,没有固定的教学中心,一体化的椅子分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在空间设计上给学生提供先学后教、互学互教的可能。在他看来,未来教室是一个富媒体化的空间,可以做到更加灵活自由的组合,以满足教学上的各种需求。
在这间教室中,“金葵花智能体”大模型基座充当着“心脏”的功能,为各类人工智能应用“供血”。“金葵花智能体”搭载了“1+4+N”智能体应用体系:1个校级的AI中台作为教育大脑,整合教学、管理、学生成长数据;4类核心智能体支持教师备课、学生课堂互动等教学活动;N个学科微智能体满足各种学习场景需求。在信息中心主任茅心溯看来,有了“金葵花智能体”的加持,学生的具身学习体验有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都会分到一块交互式电子屏,学生可与搭载的AI系统对话、生成个性化的文字图片,传统的课本知识在这里被AI系统以沉浸式视频、360°全景影像等创新形式生动呈现。每块电子屏旁都配备了可书写的智能玻璃,方便学生随时记录讨论要求、分享创意想法。
AI提质学科教学
记者了解到,学校目前在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均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的研究活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五(1)班的语文课上,学生马梦然正在把一段文字输入AI系统,不一会儿,屏幕上展现出一幅拿着铁锹、背着麻绳的探险家画像。马梦然把自己想象中的探险经历描述出来,并增添了一些细节,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幅更加生动的图片。“描述越详细,展现的内容就越丰富。”语文教师李璐告诉记者,学生们正在上一堂名为“探险家的创作之旅”的习作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探险知识,难以设计一些科学的求生步骤。”李璐表示,课堂引入了AI作为学习伙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供了与探险相关的背景知识,让语文和信息技术、地理等学科紧密相连。
李璐介绍,他们会利用AI数字人技术,创设生动的语音、表情、动作,还有场景的模拟。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即不断完善属于自己的探险集。接下来,学生会与“金葵花智能体”对话,进一步思考探险所需的物资和科学的探险方式,学习面对险情时AI提供的逻辑严密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求生方法,并将自己的思考与AI进行对比,明确自己的行动步骤。
在李璐的引导下,学生们加入了更加细节化的场景描写,运用AI绘图功能生成自己的探险经历,再根据绘图不断优化表述,形成文字到图片再到文字的学习流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
智培师生AI素养
人工智能实验室内,学生杨泽兮抱着机器人“小飞”走上讲台,在他的操作下,“小飞”时而前进,时而转圈,跳起了精彩的舞蹈。“小飞,测试一下我的发音。”杨泽兮拍了拍“小飞”的脑袋,与机器人开始对话。“你好,本次测试为0分。”身为组长的杨泽兮立刻发现程序出现错误,随即在团队的配合下重新修改了程序,最终修复了“小飞”。教师徐雯欣慰地表示,学生们在自己输入操作指令,尝试与机器人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思考和判断。
据了解,学校为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人工智能课程。一至四年级学生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在每学期的人工智能体验课上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五、六年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开展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性地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学生们在与机器人的互动中,培养了自我领导力和审辨力,他们能够主动开发和创造,分辨信息的真假对错,训练思维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何义田说。
在AI的训练和帮助下,教师同样也得到了成长。学校引进的智能研修平台专门为教师磨课提供科学化指导。数学教师姜华介绍,智能研修平台全程记录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打磨、诊断、分析教学方式,将问题上传平台,共同探讨教学策略,提出修改建议。
姜华将AI系统分析出的学生和教师课堂行为时间的占比图进行展示,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她表示,智能研修平台还能以可视化形式记录课堂,分析师生的行为占有率和行为转化率,生成表现曲线、参与度曲线和关注度曲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升以课例为载体的科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发展的同频共振。”
①图为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学生在上英语听说课。
②图为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学生在与机器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