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5月16日 星期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造现代职教体系的浙江实践
图为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二职校区技术学校形象设计专业现场打造“唐韵宋情”妆造。
图为金华职业技术大学产教园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验飞机发动机维修工作。
图为金华市婺城区九峰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航模飞行展演。

□本报记者 杨 倩 邹红宇

“看!这款仿生跳跃机器人能跳出超过自身体长60倍的距离!”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王振阳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向众人展示团队的创新成果;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展台前,人工智能体验活动引人注目,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将学生们的笑脸化作独特的AI漫画形象并现场制作徽章;金华市婺城区九峰职业学校的航模队更是带来震撼表演,几架航模飞机在学生们熟练的操控下,如矫健的雄鹰冲上云霄,完成盘旋、俯冲、跃升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5月11日,2025年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各地职业院校通过沉浸式展演与交互式体验,生动展示了浙江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近年来,浙江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产教融合为鲜明主线,着力打造“三优”“三融”“三合”的浙江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澎湃动能,更在全国职业教育版图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浙江篇章。

匠心筑梦,激活共富“动力源”

去年,高考分数574分的祝宇轩被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录取。“我对机械制造专业很有兴趣,在职校既能学知识又能学技术,对日后就业有帮助。”祝宇轩的选择反映出浙江职业教育的蓬勃生机与强大吸引力。

处于全国职教第一方阵,浙江大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数量居全国前列。目前,浙江设有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药科职业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4所职业本科大学,开设92个职业本科专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填补人才缺口,推动产业升级。

高水平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压舱石”。作为全国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省份,浙江在国家、省级“双高”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浙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行动”,推动1个设区市办好至少1所高水平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集群,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六大高地”、现代农业和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化布点第二期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00个。

其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紧扣我省打造全国现代金融服务高地和全球数字贸易高地的需求,重点建设金融服务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高水平专业群;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践行“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打造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培养知农爱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办学重点和服务区域紧密相连,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高水平专业群……这些专业群如璀璨明珠镶嵌在浙江产业发展的版图上,为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命题。浙江坚持以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为突破口,按照一体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中职和高职联动推进多种形式的人才联合培养,有序推进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的贯通培养。2021年,全面开启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本土化尝试,构建各年段相互衔接递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训体系、评价体系等标准,目前,全省统一制订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标准30个,出版一体化教材125部,立项一体化教师创新团队50支,推进12个中高职一体化和10个中本一体化课程改革项目建设,有效衔接中职与高职、本科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场改革让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规划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对接行业所需、企业所盼、学生所求,实现专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深度参与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调研及标准研制各环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时装学院院长陈海珍发现,纺织服装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呈现典型的技术型、数字化、创新性等特征,而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人才培养改革正回应了这一命题。

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硬核实力。浙江推动职业院校将职业技能元素纳入课程体系,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实战经验。2024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33.5万人,彰显浙江学子扎实的专业功底。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浙江在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在2024年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88项(位列全国第三),其中有15项入围总决赛,获得总决赛第2名、第3名各1项,用实力证明浙江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精研布局,紧扣产业“脉搏线”

5月,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里,一场“AI风暴”席卷而来。主题讲座、专项报告、研讨沙龙等一系列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展开的活动,打破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距离,深化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师生们反响热烈,积极探索“AI+教学”的创新模式,为校园注入科技新活力。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达500万人,人才供需比为1∶10。”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卢涤非表示,锚定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大量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对于推动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积极融合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工业网络技术等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使专业集中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行业。

这是浙江在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上精心做好“加减法”交出的答卷。近5年,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浙江累计新增智能机器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布点461个;而供给过剩、就业率低、核心竞争力不足的254个高职专科专业布点则被撤销淘汰。专业的一加一减反映了浙江职业教育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精准的产业对接力。

为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浙江还打出了产教融合的“组合拳”,积极落实国家“一体两翼”发展举措,分批次立项培育7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杭州、宁波、义乌等3个联合体跻身国家级行列,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数字人”主播成为亮眼明星。“只需10分钟录制,经过模拟训练,数字主播就能上岗,24小时不间断直播,同时支持多种语言。”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学生童佳红讲解道。每月仅需数百元,商家就能实现便捷高效的无人化运营,数字主播还未正式上市就引来不少企业的关注和咨询。这一创新成果得益于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政府部门、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家单位组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企业出题、联合体解题、市场阅卷”的闭环模式,实现200余项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成交额超百万元,成果转移转化率达46%左右,真正打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

前不久,浙江公布首批县域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职业教育优化布局再出新招。依托块状经济产业集中、专业性强的特点,浙江扩大优质高职资源辐射下沉,支持24所高职院校在产业集聚度高的县域建设27个县域产业学院。

眼下正值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高峰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学生徐嘉俊成竹在胸,他正在当地头部泵阀企业方正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岗位锻炼,等通过顶岗实训考核后,便可正式入职。在“中国泵阀之乡”永嘉,校地共建的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学院,精准对接当地阀门支柱产业,开设阀门设计与制造专业,引入高端人才,撬动多方资金,推动政校行企深度融合。“我们的目标是本地招生、本地培养、本地就业。”永嘉学院院长李武朝表示,学院成立3年多来,已为当地泵阀产业输送技能人才近500人。

磐安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瑞安汽车产业学院、景宁民族产业学院……以县域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县域产业学院创新实施中高职一地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政校行企联合培养,为县域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实现职教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双向奔赴。

扬帆出海,绘就国际“同心圆”

在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路演现场,来自卢旺达的杜森被一台圆周运动机深深吸引。作为“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项目学生,他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开启了为期1年的学习之旅。“这里的技术太酷了,我希望将学到的技能带回卢旺达,参与更多创新项目。”杜森的话语传递出浙江职业教育的国际魅力。据了解,金华职业技术大学该项目首批30名留学生中,1人被认定为金华市外籍跨境电商人才,17人被某中资企业卢旺达分公司录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成为推动中卢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

在加快职业教育提级赋能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浙江始终以开放自信之姿,积极拥抱世界。在“引进来”上,66个高等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落地生根,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等18个国家的60余所高等教育机构携手,合作专业涵盖产品设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应用等多个领域,丰富了优质职教资源供给,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走出去”的征程中,“一带一路‘丝路学院’”成为浙江职业教育的闪亮名片。在塞尔维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办的中塞旅游学院传播中国饮食文化;在贝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起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助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在泰国,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将“丝路学院”建在我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让教学与产业直接对接,破解中资企业用人的难点痛点。

目前,共有30所高职院校在33个国家建立了39所“丝路学院”,其中4所被认定为国家品牌“鲁班工坊”。“丝路学院”实施涉外培训超8万人次,输出500余个专业和课程标准、1600余个教学资源,不仅搭建起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更为“走出去”的浙江企业培养了大量本土技能人才,也为当地带来了就业与发展的新机遇。

从江南水乡到世界舞台,浙江职业教育正以创新之笔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征程中,职业教育既为万千学子点亮技能报国梦想,更以省域示范生动演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面向未来,这片改革热土将持续激荡职教创新浪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