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忠花 章 敏
5月13日,杭州市良渚职业高级中学举办余杭县域乡村运营人才培养研讨会。会上,学校联合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高职院校、强村公司及村集体共同发起成立乡村振兴学院。该学院立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致力于打造集农耕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传承、农产品加工操作、运营活动策划、农创产品展销、数字乡村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学校通过构建思想筑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成长激励四大育人体系,旨在培养有文化底蕴、懂运营管理、善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乡村运营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运营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近年来,良渚职高在乡村运营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深化政校行企村五方协同机制,打造了乡村运营人才培养示范高地,为区域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智力支持。
厚植乡土情怀:
以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
随着浙江省“千万工程”迈入“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正从环境整治向系统化、深层次迭代升级。在这一进程中,市场化运营、文化赋能、青年返乡、科技驱动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着力点。学校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重启断代20余年的农业专业,建设田园课堂、爱菌坊、二十四节气长廊等9个校内外农业实训基地,创新开设乡村运营课程,将乡村治理、品牌打造等跨学科内容融入教学。通过非遗大师工作室传承黑陶制作、炒茶技艺等传统手艺,并联合中小学开展良渚文化志愿讲解活动20年,推动乡村文化从“静态保护”迈向“活态传承”。课题《认养一个村:基于千年农耕文化培育“乡村运营师”的实践》获杭州市第七届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形成特色育人范式。
“政校行企村”五方协同: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学校农业专业建构了三阶递进课程体系,以“运营入门”基础课程培育乡土认知、以“运营岗位”核心课程锻造专业技能、以“运营前沿”拓展课程开阔行业视野,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专业课程体系更新的同频。构建了“四师协同”育人机制,校内导师教知识、老农匠传技艺、农创客授创新、运营精英炼实战;创设了“四维课堂”实践体系,田间课堂炼技能、强村课堂学管理、创客课堂育思维、服务课堂强担当,推动育人方式由单一传授向“讲、做、创、传”立体化转变。构建了“三维场景”育人生态,基于农耕文化体验打造乡村认知场景,依托运营项目创设实战演练场景,借助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创业场景,形成“情感浸润—能力建构—价值实现”的育人闭环。
服务乡村发展:
输出人才与经验双样板
学校联合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研学活动,推行职普融通“小师徒制”,开发《小小农创客》《食用菌的故事》等校本教材,惠及千余名小学生。联动以永安村、新港村为核心的20余个乡村,推进农产品营销、乡村美食、乡村旅游、文创设计等运营项目,打造“良小匠”产业品牌。培养了活跃在休闲农庄、生态农场、乡村民宿等场域的新农人300余人,毕业生留村率超90%。学校被余杭区农业农村局评价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乡村人才孵化的摇篮”。学校农业类专业从开始的“没人读”转变为现在的“抢着读”。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成为浙江省“一带一路‘丝路学院’”共建单位,“海峡两岸美丽乡村学院”、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和余杭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的骨干成员,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一批实验校。
根植五千多年农耕文明沃土,良渚职高将持续深化乡村运营人才培养模式,以“千万工程”新需求为牵引,输出可复制的“职教方案”,培育兼具技能深耕、文化自信与创新视野的乡村振兴托举人,为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提供人才支撑,让职业教育成为激活乡村活力、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