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5月9日 星期

好教师须做好阅读这件事

书 名:《魅力课堂:高效与有趣的
教学》(第2版)
作 者:赵希斌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 名:《手把手教你成为教育科研
高手》
作 者:崔 佳 信靖芝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报记者 池沙洲

“教师专业发展有三大支柱,一是专精广博的知识,二是理解与共情学生,三是自如的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发展心理学博士赵希斌与台下的教师们分享道。近日,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了第二届教育阅读节,吸引了绣湖小学教育联盟31所联盟校的教师参与。

本届阅读节的主题是“让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而其背后的支撑逻辑仍然是“阅读”两个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大夏书系总策划李永梅在致辞中说:“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如‘有毅力’‘受欢迎’等是非常模糊的,而当触及阅读与写作时,如‘博览群书’‘熟读心理学’‘和学生同写一篇作文’等,评价才变得具体,优秀教师的形象才变得清晰。”

“始乱终弃”不如“老调重弹”

“有些教师的课学生上得枯燥难当,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密度或品质太低;还有一些课变成了花拳绣腿的展示,也是因为教师的货不够,只能靠花招来凑。”赵希斌把“专精广博的知识”确认为三大支柱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即“教师素质的核心”和“评价教师专业性最重要的指标”。

他说:“当今教育教学中各种新理念新方法,你方唱罢我登场,埋伏着‘始乱终弃’的危险。让我最担心的是,这一阵风吹过去,下一阵风又会是什么?”

“吹这阵风还是吹那阵风倒无所谓,但教师们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有一些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了,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损失,这就是我所谓的‘始乱终弃’。”

赵希斌坦言:“推行新理念新方法的初衷是好的,我完全相信这一点;但如果我们作为教师,自己的专业没有做好,本分没有尽到,这些新理念新方法就很有可能搅乱正常的工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不同的时代,教育教学中有一些永恒的追求,有一些问题永远需要面对,或者如我所说,今天有一些老调需要重弹。”

赵希斌举了自己班上的例子:“30多个学生,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学府,但当我讲到一些知识点,如孟子的‘四端’(仁、义、礼、智),没有一个人有反应。我感到非常遗憾,同时也特别理解。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应试,获得了很高的分数,但这种学习换取的只是分数,并没有换取真正的知识储备。”

“他们是马上就要进入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师,我觉得他们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知识面的狭窄导致课程融合度的低迷,因为知识是一个整体。”

而且,赵希斌发现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已经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好奇心,甚至抵触知识,抵触求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爱读书。”

他分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这不怨教师,是应试教育在他们的学生时代把他们的求知欲掐灭了,我不希望看到这个悲剧在他们未来的课堂上重演。”

“非读者”要变身“读书人”

对于“教师不爱读书”这个话题,李永梅援引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最近在《中国出版》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非读者”概念,她解释道:“‘非读者’是指有阅读能力、有阅读资源却很少读书,甚至不读书的人。数据显示,‘非读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阅读态度而不是阅读能力。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愿意读书,他的态度变得积极,就一定会从阅读这件事中受益。”

李永梅继续转述朱永新的观点:“推动全民阅读,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去推动那些已经会读书、善读书、爱读书的人走向深处,而是引导‘非读者’拿起书本开始阅读。”

李永梅认为:“教师是高素质群体,具有成为读书人和写作者的天然优势。用读书和写作经营起来的有智慧的教育会生出无穷的力量。”

绣湖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蒋玉卿并不讳言教师的阅读困境,她所描述的“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的现状是基于该校的调查数据。于是,2023年12月,该校开启了“绣阅读·阅读秀”月读活动,同时成立了绣湖小学联盟教师阅读共同体,每月精选一本教育专著供教师阅读。

蒋玉卿告诉大家,夏丏尊先生曾经将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分为三类:一是关于自己的职务(学习)的,二是参考用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受其启发,我们学校也将教师的阅读书目分为三类:一是有关教育学的书,二是有关学科专业的书,三是有关个人修养的书。以此结合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构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身心健康三维阅读体系,实现从课堂实践到精神滋养的全覆盖。”

现学现卖的阅读,虽迟到但有奇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策划部主任任红瑚在专题讲座中和大家畅聊“教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阅读”。她指出,有两种情况能够迅速提升阅读质量,一是为备课而读,二是主题式阅读,并为两种情况分别找了一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来自乐清市的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她在教授朱自清、鲁迅、余秋雨等名家的散文前,将《朱自清散文选》《朝花夕拾》《文化苦旅》等都纳入阅读计划;等到教授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说明文时,她又将《中国古建筑二十讲》等关于建筑美学的书纳入阅读计划。“用我们的说法就是:她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足足准备了一桶水。”

任红瑚举的第二个例子来自她的一位图书作者,他为了办一所民办学校,搜罗了市面上所有关于脑神经科学的书,因为他要办的是一所“大脑友好型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中,重点是抓学生的运动。“这位校长通过大量阅读发现,运动的好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有助于学生大脑的发育。”

这种“临时抱佛脚”“船到桥头自会直”的阅读法,虽然为传统学习理念所忌讳,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当今时代,在超负荷的学校工作压力之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读书用书,集中见效,不失为一种直接刺激教师阅读需求的方式。

AI能为课堂赋能,阅读则为一切赋能

“如果你让AI帮你直接生成一个PPT或文案,效果往往不好;较为稳妥的方式是一次只让AI帮你做一件小小的事情,并根据AI的生成结果去判别和修正。这么做可能会花费你更多的时间,但能做出更精致、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作品。”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崔佳分享了她总结的AI使用方法,并提醒大家在AI时代仍然不应该放弃阅读和学习。

“一线教师是用提示词跟AI交流,这种交流其实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其实是平等的。AI能够生成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我们跟AI对话的质量。也就是说,我们先要为AI赋能,AI才能反过来为我们赋能。”崔佳说。

当天,全场观摩了两堂阅读课。文本分别来自教材《剃头大师》(秦文君)和日本绘本《好饿的小蛇》(宫西达也),由齐晨曦和王冬两位教师执教。

“也许,20多年后,听课的一个女生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可能会回想起20多年前上过的课,给她的印象实在是太美好。她有可能用家里的电推子给孩子剃头,也有可能给孩子讲一条蛇见到什么就吃什么。”赵希斌点评道。

“退一万步讲,同样是应试,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赵希斌对比了不爱阅读的教师和知识渊博的教师,他们的任务都是带领学生完成10公里毅行。“前者像是强扯着学生在400米操场跑道上跑25圈,而后者则像是带着学生在林间和溪边散步,学生的收获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