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倩
前不久,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其中,浙江被列入该专业建设重点省份。
近日,记者走访了省内相关院校,就《通知》中提出的专业梯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亮点,以及它将给相关院校及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采访。
老龄化背景下,医养人才短缺
根据《通知》要求,到2025年底,原则上每个重点省份新增1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在浙江,今年将有两所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和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新增该专业。
在浙江药科职大,教务处处长何雄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来自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30%,失能老年人将在5800万左右。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家、床位517.2万张,全国共有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7881家,比上年增长12.8%,但合格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如何让老年人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照护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医养结合模式正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趋势。”何雄表示,医养照护领域需要大量既懂医疗护理又擅长养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医养人才的需求。
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除了教授老年人照护、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老年人慢病管理、康复保健等理论知识,掌握老年人综合评估、安宁疗护等能力,未来能够在医养结合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事老年人健康照护、疾病管理工作,也能参与机构的运营与管理。
中高本贯通培养,让专业更具吸引力
目前,培养医养人才的专业更多地开设在高职院校。比如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上聚焦“一老一小”,其中针对老年群体,健康服务与康养学院设立了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
《通知》中强调“支持专业梯次设置”,鼓励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高职专科专业毕业生报考本科院校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在宁波卫生职院副院长孙宁看来,贯通培养模式可以打破职业教育“断头路”的困境,让中职、高职相关专业学生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能够增强专业吸引力。
孙宁介绍,宁波卫生职院已与浙江药科职大达成五年制高本一体化培养合作意向。在此背景下,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除了教授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开设学习解剖知识、药理知识的“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救护理的“临床护理”课程,以及教授老年保健与管理知识,开设“老年健康评估”“失智老人照护”“养老机构运营”等课程外,还开设了一批与本科相衔接的进阶课程,诸如“慢病管理”“安宁疗护”“医养政策”等。
金职大医学院副院长潘惠英表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将依托医学院的课程资源,强化医疗技术与养老照护融合,弥补当下医养人才培养中“医疗能力不足”的短板。未来将开启专升本、中高本贯通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照护技能—慢病管理—机构运营”课程模块化衔接、“照护—管理—研发”三级技能进阶和“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发展的系统性设计。
岗、课、赛、证融通,为就业加码
本月中旬,2025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老年护理与保健”“健康养老照护”赛项分别在温州、宁波举办。金职大医学院共派出4支代表队参赛,取得了2金2银的好成绩。这让带队教师方露燕深感欣慰:“本次大赛对照世赛标准进行,学生们在备赛过程中技能提升得非常快。获奖对将来就业有很大帮助。”
方露燕介绍,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采取岗、课、赛、证融合的综合育人模式。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针对就业方向,学校还采取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对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管理师等级证书,以及教育部的老年照护证书、失智老人照护证书,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考证标准,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考取相关证书。“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考,毕业时可以拥有五六本证书,为就业加码。”方露燕说。
为了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通知》明确提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不低于50%。对此,方露燕更是信心十足:“我们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比近60%。”为了促进实践教学,金职大医学院建立了占地约1.6万平方米的实训基地——仿真医院。基础护理、急危重症、手术等“科室”在这个“医院”里一应俱全,学生能沉浸式体验医疗工作环境,磨炼相关技能。学校还计划在附属医院增设老年病房融合实训区,推动“病房即课堂”的教学实践模式,促使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对接职业岗位。
校、企、行、政合力,助推专业建设
走进宁波卫生职院健康服务与康养学院的实训教学楼,迎面而来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居家养老服务大数据。上面既有对接周边社区养老机构的真实数据,实时监测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联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志愿者团队进行动态管理;又有模拟老年人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的数据,方便学生在校内体验健康监测、异常预警的处理。“这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接触岗位,提升实操能力,培养专业效能感。”学院副院长周淑萍介绍,为此,学院还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前往养老机构服务。
经过对全省医养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孙宁指出,医养行业目前所面对的痛点是“从业人员必须兼具护理技能与人文素养”。她坦言,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但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他们在就业时会倾向医院的护理岗位,而不是医养行业。因此,学校着力推动校、企、行、政四方合作,整合政策、资金、技术资源,保障人才培养与就业闭环。除了与物产中大金石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牵头,与近130家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学会、研究机构等共建全国健康养老行业产教融合体,还创新性地与宁波市海曙区民政局合作,成立政府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海曙区的养老机构工作。
同样,金职大医学院也在持续发力,积极搭建校、企、行、政协同培育医养人才的平台。最近,浦江县民政局联合金职大医学院举办了浦江县养老护理员“双持证”培训。如何科学布置适宜老年人的睡眠环境,如何帮助老年人如厕,如何用轮椅运转老年人,如何摆放轮椅坐位进食……金职大的教师团队带去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潘惠英表示,这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实践,一方面助推当地养老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政府、行业的深入合作,促进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