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

对幼儿体罚零容忍是底线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影响其成长和发展。从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上说,对体罚零容忍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谢伟锋

一段时间以来,极个别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日前,学前教育法审议通过,将于明年6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幼儿园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对待儿童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三种情形将受到处罚。

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全社会提供的优良土壤。学前教育法为学前教育发展和幼儿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其中对于禁止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所表达出来的零容忍态度,引发关注。在学前教育阶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影响其成长和发展。从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上说,对体罚零容忍是必须遵守的底线。

幼儿对外界刺激和冲击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有时看似无心的动作,却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伤害。正因如此,幼儿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清晰什么是“有所不为”。

“不得体罚”的共识既已达成,那么,体罚的范围具体是指哪些呢?今年3月,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就“一幼儿园教师推搡学生”发布情况通报,两名涉事教师停职。有人说这个处罚重了,而这恰恰彰显了对于体罚零容忍的态度。类似案例就是最好的提醒,也让更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了“令行禁止”的概念。

法有禁止不可为。学前教育法对于禁止体罚的着重强调,有助于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爱与关怀中健康成长。但也要看到,在现实层面,部分幼儿园教师时常有一种“无力感”,因为幼儿心智不成熟,更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是“严厉管教”还是“听之任之”,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和耐心。不过,不体罚不代表不批评,在尊重儿童人格和情感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儿童成长。

在推动广大幼儿园教师涵养仁爱之心的同时,也要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关爱。作为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更需被尊重。因此,要用心倾听幼儿园教师的诉求,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增加他们专业培训的机会,助力他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强学前教育工作的归属感……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更有心力去爱孩子,积极构建和谐共生的师幼关系,以更加开放、接纳的心态倾听幼儿的想法,营造更加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