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9月27日 星期

浙大:把本科教育带进智能时代


□本报记者 舒玲玲

“你必须要去思考,如何将我们传统的中国茶用现代的话语体系、用学生愿意听的方式讲授给他们,并且让不同学科的学生都愿意去了解茶。”前不久,浙江大学召开“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新闻发布会,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周继红分享了她的导师、浙大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王岳飞教授的一席话。正是这番话奠定了她的授课特色:无专业门槛、有温度特色、助交叉创新。

周继红的课在学生们眼中充满科技感: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查看每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视频资源和PPT课件;借助“AI教学助手大明白”能搜索匹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习题库;通过“茶知识100问”小程序可以对知识点查漏补缺……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茶文化与茶健康”通识核心课教学,用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来挖掘一个个关于“茶+X”的创意教学灵感。

“老师,对茶叶进行定级审评实在太难了。”有学生询问周继红,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从安检仪的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周继红找到浙大生物系统工程系的教师合作研发,通过红外光谱、可视光谱和拉曼光谱的结合对茶叶成分进行扫描,再根据AI算法模型预测它什么时候发酵,继而科学定级。“学着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我希望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遇到问题时能试着用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周继红说。

因此,当学生提出“现在机器人这么先进,它能否代替茶艺师”的问题时,她就组织茶艺队和胶囊泡茶机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从冲泡艺术、成本核算、成分浸出规律等角度展开对比。后来,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会柔性机械动作的“茶道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浙大愈发重视从培养体系重构、课堂教学变革、师资能力提升等维度,加强对本科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像周继红“茶文化与茶健康”这样的创新课堂在浙大比比皆是。

如何把本科教育带进智能时代,是浙大本科生院院长张光新近来思考的重点。在他看来,本科教育不仅要把人工智能技术跟各个专业的培养体系、专业教育一体融合,也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变革,从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和高等教育智能化发展。为此,浙大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推出《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红皮书》,强调从体系化知识、构建式能力、创造性价值、人本型伦理4个方面加强对本科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培育。

记者了解到,浙大从这学期开始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了解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创新人工智能3个不同层次的通识核心课程。不仅如此,浙大还积极推进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迭代升级和“AI+”交叉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已有超过100门课程完成体系重构;积极面向教师开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教学能力创新的专题培训,鼓励引导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创新。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优秀的人培养下一代更优秀的人。”张光新表示,要把教师作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将师资力量的“好”转化为教育质量的“高”,构建学有所引、学有所专、学有所进、学有所乐、学有所助的培养路径,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