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园本教研承载着教师的欢乐,更承载教师的智慧,让教师乐在其中、悟在其中,是教师自主成长的阶梯。
□湖州市志和幼儿园 张红英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园本教研,但许多幼儿园的教研缺乏聚焦性,使得教研质量不高。湖州市志和幼儿园自安吉游戏实践以来,致力于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聚焦“真问题、真思考、真体验”的互动式的园本真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真成长。
一、对症——聚焦真问题
安吉游戏是真游戏,教研也必须是真教研,真教研研究的更必须是真问题。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各班级在实施安吉游戏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探讨式和梳理式的方法,让教师们一起来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中班年级研讨主题“边‘画’边‘话’——关于表征那些事”,围绕幼儿对计划理解不到位、计划的方式单一、绘画与表达不一致、画面没有故事性等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并将想法付之行动。
又如大班年级组织“在游戏中教师要不要介入”的小教研,提前在大班年级群发出通知,给予教师充足的思考时间;在研讨时,既考虑游戏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分析—探讨—梳理—实践”各个环节推进,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样的互动式教研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直接参与教研,研讨氛围变得热烈,改变了过去“你说我听”的一言堂,教师们不再害怕问题的出现,而会在群策群力的讨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二、走心——聚焦真思考
怎样才能使研讨的想法转变成具体实施的活动,进而转化成幼儿的经历与体验?我们利用隔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园级大教研活动,以解读一周内拍摄的游戏视频为抓手,组织教师集中分享、交流,在讨论、质疑、提炼、互动中厘清思路,达成共识。
教师的解读大多停留在表面,于是我们再次回放游戏视频,通过“问题支架—引发思考—链接工具用书”三步走的方法,不同年级围绕同一个主题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
如在分析小班提供的游戏视频“安安的拱桥”时,小班年级组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数学认知概念,发现安安对不同形状的积木感兴趣,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积木的大小、高矮、长短等,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不同形状积木的组合缺乏判断;中班年级组链接图书《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中的内容,分析安安在游戏中的情绪良好,而且具有持续专注的学习品质,短板在于几乎没有同伴交往,即使遇到问题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求助行为……
走心的游戏视频案例解读,让教师寻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从浅层次的观察走向深层次的发现,真正让经验型教研转变为理论型教研。
三、接地气——聚焦真体验
任何新开发的游戏都需要教师自己先下水尝试,体验式互动教研可以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兴趣,并将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迁移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在安吉游戏滚筒投入初期,在滚筒上行走成了教师们最喜欢的体验项目。“快快快,快走开,我要撞上了。”“不行啦,我要掉下来啦。”正是这些快乐的尖叫声,让教师们知道了游戏内在的挑战性、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和滚筒运动的特殊性。上述体验式教研形成了游戏案例《最大的放手、最小的介入——滚筒大营救》。
有时教师体验在前,幼儿游戏在后;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教师介入体验并指导;更有师幼一起互动体验……体验式和互动式教研有效发展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各项能力,也真正让教研回归教育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