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31日 星期

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
——浙江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刘丹丹

5月17日,2024年浙江省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原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的老校区举行,这里是众多浙江幼儿园教师的摇篮,也见证了浙江省学前教育学教样态的革新与传承。台上,一场祖孙对话将众人的记忆带回几十年前。

彼时,幼儿园零散、薄弱,而如今,家长对幼儿园的追求已经不再是“有园上”,而是在家门口“上好园”。不变的是,一代代浙江幼教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实践。当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中,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这一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财政投入有增长,

筑牢普及普惠底线

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长兴县李家巷镇的孩子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新园投入使用。这所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崭新现代化幼儿园,总投入超过7000万元。李家巷镇是一个工业大镇,外来人口多,全园600多名幼儿中有372名是随迁子女,他们来自全国17个省份。

“现在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在村园读,因为村园环境甚至比很多城市幼儿园都好。”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唐小琴说,多年来该园实行“镇村园办学一体化”,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3个分布在自然村的分园也先后进行了新建或修建,总投入近2000万元。

同一时间,在距离长兴县300多公里之外的衢州市衢江区,一名农村园的园长心情忐忑。新建幼儿园能否让幼儿和家长满意,这个疑问在开园前,一直盘桓在衢江区大桥幼儿园园长余轶群心中。“幼儿入园情绪非常好,很多孩子都早早来到幼儿园,放学还不愿意走。”开学3周后,余轶群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2023年9月,总投入超过4700万元,建筑面积达11027平方米的大桥幼儿园在樟潭街道正式投入使用,开园即满员,生源辐射周边9个小区。这所按省一级园标准建造的幼儿园,成为城区第11所公办园;而在5年前,衢江区主城区公办园的数量为零。

截至去年9月,衢州市衢江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85%,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近3年,全区累计投入6.53亿元用于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2023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为15.49%。

2022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落实公办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的通知》,明确提出,按照“经费有预算、增量有倾斜、拨款有标准”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

一所所崭新的幼儿园在浙江大地上拔地而起,一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这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投入作为保障,2023年全省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30.94亿元,全省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2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

健全机制有创新,

明确规范办园底线

几年前,绍兴的农村园普遍面临园舍差、教师缺、孩子少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绍兴市从机制创新入手,于2020年正式推出《绍兴市农村幼儿园提质二十条》,对农村园办园条件、队伍建设、保教质量等设计科学评定指标并纳入考核。

“提质二十条”犹如一股东风,唤醒了绍兴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的活力。上虞区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做了一道“加减法”:加快公办园扩容增位,陆续新建、扩建17所公办园;关停无法提升办园标准的民办园,并给予财政补贴。这套“组合拳”下来,上虞区农村园普惠率由80%升至93%,优质园覆盖率达到85%。

曾几何时,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难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发展。杭州市余杭区出台《余杭区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提高合同制教师待遇,其公用经费、培训经费等参照在编教师执行。

在嘉兴市秀洲区,幼儿园教师干劲十足。秀洲区通过“事业编制+合同制”的方式破解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的难题,出台《关于规范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实施意见》,建立合同制教职工薪酬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区公办幼儿园实现非在编教师的全口径收入不低于在编教师的75%。

为保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浙江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涉及规范办园、教师队伍建设、监测督导等方方面面,一张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政策网”,逐步成形。

2017年,浙江省学前教育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实施,对幼儿园保育及教育、工作人员规范、幼儿园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2019年,中共浙江省委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幼儿园资源供给,强化幼儿园规范监管等7项任务。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内涵发展有路径,

拉高保教质量底线

“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奔跑、玩滑索、荡秋千、走绳桥……”苍南县机关幼儿园大六班的董子源正有模有样地介绍着他们的“丛林基地”,这个游戏场是大六班的幼儿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初夏时节,一场主题为“发起有意义的学习”研讨会在温州举行,共同探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了解,苍南县成立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工作室,以及7个市级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为全市首个成立辐射点的县域。据统计,近5年,苍南先后投入4.7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升工程,逐步形成了由政府推动、专家引领、全员参与的实践机制和区域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目光从海边挪到山间,作为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景宁县针对山区县学习环境、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研机制等特点,提出“全景式衔接”理念,开发出100多个活动资源包,着力为山区孩子打造一座科学衔接、赋能增值的成长桥。

保教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浙江各地纷纷进行探索:杭州市西湖区着力突破幼儿园教师科研瓶颈,配备科研导师,从选题指导到课题走访再到最终成文,全过程手把手辅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平湖市成立“幼儿园男教师成长团”,通过园本培育、导师带教、进修学校联研三者整合的培养模式聚焦男教师的关键专业素养;绍兴市柯桥区与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签订卓越教师培养驻园模式院地合作协议,持续引进“驻园硕师”、全日制学前教育硕士,如今全区有学前教育硕士30多名。

目前,浙江有66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级,31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级评估。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7067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70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95.60%,公办幼儿园覆盖面达70.51%,优质幼儿园覆盖面达86.07%。《浙江省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的关键指标已经提前完成,并位居全国前列。恰如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浙江在“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的基础之上,展现出学前教育的风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