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伟民)近日,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坐落于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的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科技园动工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城结合海宁本地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专业优势,明确发展泛半导体、生命健康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区域内已汇集研发中心2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3家,更有170余家企业集聚在校区旁。
校依城而建,城因校而兴。围绕浙大优势学科,海宁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催生、做强新兴产业。环浙大海宁国际校区、鹃湖国际科技城,鹃湖科技创新园、电子信息创新园和生命健康创新园等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2023年,鹃湖国际科技城“鹃湖梦想·第一桶金”培育计划启动,浙大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张杰团队拿下一等奖。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免费的创业场地,还有海宁在技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张杰选择把公司安在了与校区一墙之隔的鹃湖国际科技城内。“我们的核心团队由来自浙大和爱丁堡大学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医学、机械加工等不同学科方向的硕博创新性人才组成。”张杰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攻关解决临床骨科难点问题。
浓郁的科创氛围引得科创企业和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中科睿极(深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芯片等开发业务的海宁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全球检测行业龙头天祥集团的国际认证检测中心……一批高能级人才平台载体纷纷汇聚于此,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此落地生根。
“浙大与海宁市自2013年共建国际校区以来,在合作办学、人才交流、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战略咨询、区域服务等方面亮点纷呈,创造了‘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校地协同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大学国际化促进城市国际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屈利娟介绍,浙大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教科人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获2023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